全球今日报丨时隔八年,“厨师上门”模式复活?

  •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王楚湉
  • 时间:2022-11-28 08:29:45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相关资料图)

作者/王楚湉

01

下班后的年轻人

和饭店“抢生意”

“东北人,巨蟹座,家住望京,朝八晚六”

你以为这是相亲帖?不,其实这是求职贴,不信接着看。

“提前下单,六点以后上门做饭,四道菜88,六道菜99,不包食材,可代买。”这代年轻人又流行起了“上门做饭”!

通过社交平台留言预约,和发布者沟通好时间、菜品后就可以等待厨师到家做饭。

在小红书平台,搜索“上门做饭”有2万+的相关内容,一条帖子下面能有上千条回复,网友们的态度也十分积极,纷纷评论“心动了,心动了”“怎么预约,XXX可以上门吗”,还有的网友反向操作,表示我可以上门吃饭。

B站up主更是玩地不亦乐乎,一时间冒出不少“XX元请XX上门做饭,是一种什么体验”的视频。甚至有网友直接在评论区里求起了经验贴,表示也想做个副业。

“上门做饭”不仅在社交媒体上非常火爆,主流媒体对此事也非常关注,央视网、澎湃新闻、北京青年报……都报道了这一现象。

其实如今的“上门做饭”不仅仅是年轻人在做,有多年经验的专业厨师也在做,二者可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风。

专业厨师一般有公司运营,通过APP或者小程序预定,会在平台上写明工作时长、职位经历以及擅长菜系。年轻人则简便很多,先在社交媒体上说明时间、价目、擅长等,再等待预约即可。

二者的供给方不同,需求方也不一样,前者更多是高端一些的聚会,十人以上的商务宴请或家庭聚餐,菜系一般有明确主题,价格在三四千左右;后者则大多是不会做饭或没有时间做饭的年轻人,以家常菜为主,价格也相对便宜,四道菜不过百。

上图:专业厨师 下图:兼职年轻人

另外家乐福也在选购生鲜时提供了“私厨上门烹饪”服务,烹饪4—6个菜需要500元,价格在年轻人约单和专业厨师之间。

02

八年后又火了

这次有什么不同?

其实,“代厨”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那个全民O2O的2014年,不少私厨APP就受到了资本的青睐。

其中就包括唐万里的“回家吃饭”,2014年辞去阿里的区域经理后,他创立了“回家吃饭”APP,将目光瞄准了一线城市,没时间做饭的年轻人身上。

用户提前一天在APP上点单,由平台联系好的煮妇煮夫在家做饭,做好后再配送到顾客家。平台只做家常菜,主打安心、健康和“妈妈的味道”,一下就戳中了北漂们的痛点,获得了很不错的反响。

短短九个月“回家吃饭”获得了两轮融资,成立两年共获得五轮融资,估值20亿人民币,被誉为餐饮界的滴滴。

然而,很快餐饮行业迎来了外卖大战,随着各大外卖平台不断攻城略地,“回家做饭”开始声势渐微,并且食品规范和安全也受到了质疑。2020年3月,“回家吃饭”APP宣布暂停运营。

谁能想到,2022年代厨又火了起来。

但今年的火爆和14年有些不同,14年的从业者大多是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和家庭煮妇煮夫赚些外快,而如今的代厨大多是年轻人和专业厨师,我们仅从餐饮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代厨又火了。

·外部环境改变

近几年,餐饮行业一直笼罩在禁止堂食的阴影下,现在的餐饮从业者更加注重抗风险,会通过加码外卖来减轻堂食的比重,“上门代厨”有异曲同工之妙。

并且,餐饮作为刚需,其重要性愈发明显,现在,不少年轻人创业或者兼职都会选择做餐饮,因为门槛低又市场大。“上门代厨”作为与餐饮关系密切的行当也吸引来了很多九零后。

·消费需求改变

1、疫情之下堂食宴请受限,但需求仍然高涨。

上文提到,上门代厨不仅仅是家常菜,还有很多宴请,菜系也大多是西餐、粤菜等,档次看起来高了不少,客户也主要是高净值人群。不少消费者认为,在家请私厨又有诚意又有面子,疫情之下还省了很多麻烦事。

2、追求健康,家常菜需求提升。

事物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多年前代厨被外卖打败,如今吃腻了科技与狠活的年轻人又开始追求健康的饮食,家常菜这种带有情怀属性的品类自然很有优势,有擅长菜系的博主优势就更大了。不少网友表示,自己点上门代厨很重要的原因是想念家乡的味道。

·从业人员改变

1、频频禁止堂食,上门代厨是餐饮人的自救。

当商家承受不住三高一低后,不少人选择从人工入手,降低成本。再加上供应链的成熟,效率提高,一大批餐饮从业者面临失业风险。

对于那些有手艺,有经验的大厨来说,上门代厨就成了眼下的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来,仍旧可以展示自己的本领,二来,这种形式比较灵活,时间更自由。

有的餐饮人危机意识更强,早在开业前就做好了人才培训,疫情来临后,组织专业团队提供“主厨到家”服务,积极探索一站式新模式。

2、餐饮业涌入更多年轻人。

当大家都在抱怨餐厅招不到年轻人的时候,年轻人已经悄悄做起了上门代厨的生意。90后正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加入餐饮行业。

这两年搞副业已经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标配,再加上国家提倡灵活就业,收纳师等新业态流行起来,年轻人对餐饮的认知也在改变。他们将自己的爱好与赚钱结合,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宣传,为餐饮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那么,对于餐饮老板来说,或许可以从“上门代厨”的走红中找到一些新的思路。

一方面,可以提升家常菜的比重,中式轻食和自选菜作为健康饮食的代表已经小火一波了,家常菜也要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在用工上也可以改变策略,不需要太强求稳定性,比如麻辣烫商家可以请一位厨师炒好一周的用料,商家节省人力成本,厨师也可以同时做多分工。

03

热闹背后仍存疑

这种模式能走通吗?

六年前的市场与现在不同,但有些问题仍然没有改变,这些问题才是真正导致代厨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

1、不规范

不论是“回家吃饭”APP还是上门做饭都没有严格的规范限制。行业没有明确规范就容易乱象丛生,并且难以追责。

一个餐厅开业,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消防安全许可证是必不可少的,还要需要不断接受市监局的检查。然而,根据回家吃饭工作人员介绍,在平台注册只需提供健康证和身份证即可,不需要提供食品经营许可证。

2016年发布的《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利用互联网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当具有实体店铺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不得超范围经营。也就是说这种行为已经违规。

社交平台上的上门做饭更加简单,只需要私信联系就可以。做饭人员和顾客的流动性和随机性都比较大,口味是其次,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才真正最让人担忧。一位女性从业者表示,自己不接独居男性的订单,上门做饭也会发送定位给朋友。

2、效率低

一个代厨做一餐平均需要一个小时,定价在100元左右,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中午和晚上有需求,单兵作战一天只能接三四单,如果是有团队运营,可以提高一定效率,但仍然不能大范围复制。

如今是一个效率称王的时代,供应链在排队上市,外卖平台在搞15分钟极速达,堂食不断提升出餐速度……曾经的“回家吃饭”创始人唐万里,如今也创立了新的品牌,专心做起了供应链,2018年创立的“叮叮鲜食”主要为B端做鲜食供应链,2022年的“叮叮懒人菜”给C端家庭场景做预制菜。

上门代厨仿佛是在逆势行进。目前来看,与其说这是一种商业模式不如说这是一种社会活动。

3、需求低

上门代厨看似火热,但目前还是集中在一线城市以及发达的二线城市,其他城市需求很低,并没有下沉下去。

其一是因为上门代厨的客户有一大部分是没有时间做饭的白领,其他城市生活节奏没那么快,需求自然就少了。

其二是因为上门代厨的定价要高于平常外卖,性价比没那么高,更多的顾客可能只是图个新鲜,体验大于复购。

其三,对北漂沪漂来说,吃到一顿家常菜是可以触发情绪价值的,而对于本身就能经常回家吃饭的人来说,自然就没什么吸引力了。

总的来说,上门代厨的受众面本就有限,再加上不高的效率,以及最致命的安全规范问题,使得其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可能难以为继,是否能保持热度,我们让子弹再飞一会。

关键词:

精彩推送

资讯播报

谁在靠世界杯搞钱?
要闻 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