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观察:鏖战玻色因,2000多家企业“围攻”欧莱雅

  • 来源:未来迹 向婷婷
  • 时间:2022-10-17 16:43:30

来源/未来迹

撰文/向婷婷

2022年4月的一天,连续加班的阿信终于有了稍许空闲。


(资料图片)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一个全新的化妆品品牌就要面世了。这是他从某知名电商平台离职后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找投资人、立项、品牌设计、商标注册,前后已经折腾了一年多。现在万事俱备,他在等最后一个时间窗口,2022年5月9日的到来。

原因无他,阿信创立的新品牌第一款拳头产品选择的核心卖点是“玻色因”。

作为和“胜肽”、“A醇”并称为抗衰老三巨头的“玻色因”原料,过去20年一直被欧莱雅集团独家所有。但这一切,从今年5月份开始“松绑”。

01

“玻色因”开宗立派

抗衰老一直是全球科研一个永无止尽的重要课题。

1731年,布兰特(J·Brandt)博士就发现“皮肤衰老的过程,就是胶原蛋白被分解而流失的过程”。

因此,多年来抗衰老的科研核心都是围绕如何通过其他物质,促进胶原蛋白的再生进行的。

欧莱雅是一个以科学为根基的公司,其创始人欧仁·舒莱尔本身就是一位化学家、科学家。2021年年报显示,其在全球拥有超过4000人的研发团队,年研发投入超过70亿元人民币,仅2021年一年申请的专利就超过500项。

凭借强大的基础研究能力,上世纪90年代,欧莱雅发现除了胶原蛋白的流失,糖类在皮肤老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并确定糖胺聚糖(GAGs)是皮肤抗衰老的重要靶标,为皮肤抗老找到了新的切入点。糖胺聚糖可以帮助调节皮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炎症过程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和质量,让肌肤保持丰盈柔软。糖胺聚糖、蛋白聚糖等大分子是评估皮肤是否老化的一项重要指标,年轻皮肤中这些大分子的含量高于衰老的皮肤,因为皮肤中原有的糖胺聚糖会随时间流逝而受损,同时皮肤合成糖胺聚糖等分子的能力也会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进而使皮肤不再紧致和失去弹性,并出现皱纹。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能促进人体皮肤中糖胺聚糖的再生,也能达到抗衰老的目的。(未来迹注:玻尿酸本质上是一种木糖衍生物,可以起始糖胺聚糖的合成)。

于是在1999年至2000年间,欧莱雅研发和创新中心的科学家玛利亚·达尔科-西巴博士(Dr. Maria DALKO-CSIBA)及其团队敏锐地发现了糖胺聚糖这类大分子的合成大多需要木糖来作为起始物,以此为灵感,通过模拟木糖的结构来激发皮肤天然的再生能力。经过无数次的努力,在合成的200多种木糖衍生物中,终于找到了一个叫“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的物质,这个物质的分子量只有200道尔顿左右,不仅能透皮吸收,还能够高效促进皮肤中糖胺聚糖的再生。

于是,欧莱雅将“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丙二醇和水”组成一个复合物,起名“玻色因”溶液。

“玻色因”作用在皮肤的各个层面,可以起到两方面作用:

一方面可以刺激糖胺聚糖(GAGs)和蛋白聚糖的合成,活化GAGs介导的信号通路。作用于皮肤表层,有效减少经皮水分流失,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同时促进表皮更新,使皮肤饱满,富有光泽;作用于皮肤深层,能促进胶原蛋白和原纤维蛋白-1等的表达,能有效改善皮肤的细纹、皱纹,使皮肤紧致,富有弹性。

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表皮层和真皮层交界处,促进胶原蛋白VII和胶原蛋白IV等关键基底膜蛋白的合成,强化基底膜结构,使表皮和真皮贴合更紧密,皮肤结构更为强韧。

玻色因的出现,对全球抗衰老护肤品市场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欧莱雅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开辟了一套全新的护肤品抗衰老赛道。因此,后来业界将其和“胜肽”、“A醇”并称为抗衰老活性物三巨头。

围绕这一成果,欧莱雅集团在全球进行了一系列专利布局,以保护自身权益。在20多年的研究历程中,欧莱雅集团共发表了12篇玻色因相关的科学文献,并在全球范围内共申请了70多项与玻色因相关的专利,其中最重要的专利有两份:

第一份是欧莱雅公司2000年12月22日获得的专利号为FR2818547B1的专利。这份专利的核心是保护玻色因以及类似分子的合成工艺。这意味着在专利到期之前,所有生产玻色因及其类似分子的化妆品原料都是侵权的。

第二份重要专利是2002年5月9日获得的US7049300B2专利,其核心是保护玻色因及其类似结构的产品能促进糖胺聚糖合成这一核心功效。这意味着在这份专利到期前,所有使用类似成分并宣称促进糖胺聚糖合成从而抗衰老的护肤品,也都是侵权的。

这两份专利,分别从原料端和成品端构建起了“玻色因”的专利壁垒。

但根据专利保护法的规定,发明专利最长保护期是20年。这两份重要专利分别在2020年12月22日和2022年5月9日过期。

“玻色因”被欧莱雅全球独有的时代悄然终结,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启。

一时间,像阿信这样的创业者开始不断进入这一领域。

02

中国企业开始全链路布局

围绕“玻色因”的商战,最先燃起硝烟的领域是“原料”。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的检索结果来看,2020年12月22日欧莱雅玻色因在原料端的专利保护到期,第一个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玻色因”合成工艺专利的是“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专利截图

公开信息显示,河北工业大学于2021年5月18日提交了名为“一种合成玻色因的方法”的专利申请,该申请于2022年7月12日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与河北工业大学相比,在国产“玻色因”上布局更激进的是一家叫深圳瑞德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原料公司。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信息显示,这家公司于2021年底2天时间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3项和合成玻色因的方法有关的发明专利申请。分别是“一种酶组合物及化学酶法合成玻色因的方法”、“一种通过缩醛/缩酮保护再还原合成玻色因的方法”以及“一种通过酰化保护再还原合成玻色因的方法”。

并且这3项申请全部在今年2月份获得了专利授权。

截至2022年9月,已经有9家公司/单位提交了和合成玻色因的方法相关的专利申请。

统计:未来迹

信息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未来迹Future Beauty》发现,除了合成方法,中国企业围绕如何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量和纯度;如何通过改进设备提高产量和纯度以及如何对玻色因原料的纯度、成品中玻色因的含量等诸多方面进行检测,均已经开始了专利布局,几乎已经涵盖从原料到成品再到检测的全链路。

截止2022年9月30日,相关专利申请已经达到了37项,涉及27家企业。

据珀莱雅前首席科学家蒋丽刚在《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理化分析和质量思考》一文中透露,由于玻色因的核心成分“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是一个很简单的化合物,以今天中国企业的技术,在实验室很容易就能合成出来。但其真正的难度在于量产过程中的“收率”以及所得原料的“纯度”。

《未来迹Future Beauty》经过进一步的文献检索发现:为了满足“碳足迹”、“水足迹”、“环保”等诸多要求,欧莱雅选择的是其中最具挑战性的玻色因合成路线,确保在符合绿色化学合成的前提下,生成的玻色因原料具有最佳的同分异构体比例。但对于如何提高“收率”和“纯度”仍然是欧莱雅集团的核心机密,外界几乎找不到相关信息。

目前国内企业中技术最好的公司已经能做出高质量的原料,但市面上也仍然存在不少气味发酸,纯度不够的国产原料。

除了在原料端良莠不齐外,成品端的竞争则更显激烈。

在淘宝平台搜索“玻色因”,可以找到4000多件相关商品,而在国家药监局的化妆品备案数据库,含玻色因原料的产品已经达到了6594条,涉及2000多家企业。除了欧莱雅集团旗下相关品牌,还有包括华熙生物旗下的米蓓尔、本土抗衰新势力HBN、牛尔等知名国产品牌。

制图:未来迹

这些品牌几乎不约而同的将玻色因的添加浓度作为了核心竞争点。

浓度上“卷”得很厉害,在《未来迹Future Beauty》统计的14款产品中,宣称玻色因溶液添加量在30%及以上的产品就有8款,包括米加、MIXX等。另外,修之妍SEYEON的玻色因精华液,其宣称的玻色因溶液浓度更是达到了41%。

淘宝网上甚至还出现了一部分直接卖“玻色因提取物液”的企业,号称原料组含量大于95%。

除了卷浓度,价格战也在爆发。

《未来迹Future Beauty》发现,某品牌一款玻色因黑绷带面霜,宣称有30%的玻色因溶液浓度,50g的售价为291元,平均每克不到6元;另一款玻色因组含量高达41%的“玻色因精华液”,售价仅89.9元(30ml),平均每毫升的价格不到3元。

03

欧莱雅公布新技术

市场地位难以撼动

要做成完美的烘焙,有了好的面粉原料,还需要面包师的专业技术。而实现从玻色因原料到玻色因产品的开发,则需要化妆品配方师的配方技术加持。欧莱雅集团整个玻色因分子的研发过程历时5年,在确保整体安全性的前提下,反复进行功效性评估,最终在2006年,正式上市了第一款含玻色因原料的产品。

据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科学领域沟通副总监裘捷博士介绍,20多年来,欧莱雅集团还在持续深入探究玻色因新的功效和作用机制,并进行临床试验。

前不久,欧莱雅研发和创新中心对外公布了其三大最新动向:

第一,玻色因过去一直由欧莱雅下属的原料开发和生产企业Novéal公司进行量产。多年来其一直在不断丰富玻色因原料的品类,近期推出了一种浓缩型玻色因原料——玻色因PRO。

目前这种浓缩型原料已经被应用到了“巴黎欧莱雅第二代全脸淡纹眼霜”和“巴黎欧莱雅焕颜淡纹霜(巴黎欧莱雅20霜)”两款产品中。

据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介绍,巴黎欧莱雅20霜中的20%玻色因PRO,是巴黎欧莱雅品牌产品线中的“顶配浓度”。目前在巴黎欧莱雅天猫旗舰店上,这两款产品售价分别为359元(30ml)和379元(30ml)。

其次,据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向《未来迹Future Beauty》介绍,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对功效的高要求,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团队专为中国消费者开发了独家配方技术“双渗透微泵技术”。

据了解,该配方技术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已经研究了多年,前后试验了不下700次。数据证明,这种技术可以将玻色因的皮肤吸收率提升至未使用该配方技术面霜的20.9倍,同时还能提升高浓度玻色因原料添加的配方稳定性并改善肤感。

最后,未来欧莱雅集团也可以将“浓缩型玻色因PRO原料+双渗透微泵配方技术”这一套体系拓展至由高至低各个产品线,开始立体式市场覆盖。

制图:未来迹

“欧莱雅集团在玻色因的应用上,一直玩的是‘萝卜蹲游戏’,从顶奢护肤品牌赫莲娜开始蹲,赫莲娜蹲完修丽可蹲,修丽可蹲完科颜氏蹲”,对于欧莱雅的策略,某业内人士形象地比喻道。

《未来迹Future Beauty》统计发现,目前欧莱雅集团已经将玻色因原料运用到了旗下从高档化妆品部的赫莲娜品牌到大众化妆品部的巴黎欧莱雅再到美即等众多品牌中,根据不同的浓度和不同档次的品牌,价位从100多元一直覆盖到3000元以上的市场。

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作为突出玻色因浓度卖点的开创者,欧莱雅还正在试图打破消费者对于“玻色因浓度”的迷信。

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护肤品配方研发副总监马瑞指出,玻色因的皮肤吸收率,才是决定玻色因抗衰老功效的关键。产品中被皮肤吸收的玻色因越多,生物学功效越强,抗衰老效果也就越好。

关于玻色因皮肤吸收率,马瑞还列了一个公式:玻色因的皮肤吸收率=玻色因原料本身的理化特性+在产品中的添加浓度+配方技术。

根据《PARKLU护肤品牌营销洞察报告》对2021年8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的市场统计,在10大主打含玻色因原料的产品品牌综合排名中,欧莱雅集团旗下巴黎欧莱雅、兰蔻、赫莲娜、羽西、科颜氏、修丽可分别排名前六位。

由此可见,尽管随着其原料专利保护陆续过期,玻色因原料不再是“独家”优势,但到目前为止欧莱雅集团在这一领域的地位仍然无可撼动。

并且欧莱雅在这一领域已经从各个价格段建立了防御,并打造了更高的壁垒以巩固护城河,从“浓度”拓展至“配方技术”、“品牌知名度”、“原料纯度”等多维度。

当然,对于欧莱雅集团将“平价且高浓度”的玻色因普及到各个价位的产品,除了从欧莱雅企业自身的角度看能起到“市场防御”的作用,不少业内人士评价,欧莱雅此举也有“扩大市场”的意思,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介入这一领域,市场的普及度会得到提升,整体市场规模会进一步扩大。

对于想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和创业者来说,在进入之前务必要想清楚该以什么样的市场定位和差异化竞争优势进入,如果国产玻色因持续沿着“卷浓度”、“卖原料桶”的思路走下去,未来或许不容乐观。

就像蒋丽刚在《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理化分析和质量思考》这篇文章结尾说的那样:随着我国科学界和产业界对化妆品行业日益重视,也随着新法规对新原料的松绑,无数研发人员在努力,国产原料企业正在踏实前行,预计3~5年之内,中国化妆品原料界必将涌现一批领先国际的核心原料生产企业。化妆品行业要去做实实在在的研究,才能促进产业未来发展。

有些看起来有投机机会的市场,可能往往也伴随着许多挑战。

关键词:

精彩推送

资讯播报

环球简讯:掉队的五粮液
要闻 20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