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发射9颗低轨道卫星 商用车自动驾驶或将迎来质的飞跃
-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 时间:2022-06-22 10:16:34
如今,车企竞争已从陆地打到了外太空。
谈起汽车人的“太空梦”,相信不少人会想到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的星链卫星。如今,随着中国商业航天的提速前行,国内车企也加入到近地卫星轨道资源的争夺之中。
6月2日,“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时代,太空探索技术对于汽车产业的影响正在与日俱增。未来,太空或将成为车企厮杀的新赛道。车企布局低轨卫星,不仅能够赋能智慧物流、无人驾驶、高精测绘等领域,还将助力企业实现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一箭九星”发射成功赋能汽车行业
作为中国首家自主研发低轨卫星的汽车企业,吉利于2018年战略投资航天科技公司——时空道宇,布局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2020年宣布进军人造卫星领域;2021年,吉利设在台州年产500颗卫星的工厂投产。
据悉,此次发布的“吉利未来出行星座”是时空道宇“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空间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基于自主研发的低轨未来出行星座、自有地基PPP-RTK时空信息网络两大时空底座,预计将于2026年为全球用户提供瞬时厘米级定位服务。此外,吉利还计划在2025年底共发射72颗卫星,服务范围覆盖中国及整个亚太地区。
随着低轨卫星首发成功,吉利成为全球第二家拥有联合太空业务的汽车制造商,中国车企进入了“太空时代”。在业内人士看来,低轨卫星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厘米级高精度定位,真正做到无死角地面通信。
未来,卫星将成为汽车实现自动驾驶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车企发展自动驾驶以及智能出行的重要一环。“此次吉利卫星的上天,实则是为更好地‘落地’,为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普及和提升智能出行体验创造条件,同时还将赋能和重塑整个汽车行业,带动汽车生态系统和本土汽车品牌向上发展。”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物流行业专家孔震说道。
“汽车产业未来的路,在天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表示,自主车企成功发射低轨卫星,对未来出行应用场景变革将产生深远影响,也为中国汽车行业特别是物流货运行业实现高级别智能驾驶提供助力。
商用车自动驾驶或将迎来质的飞跃
随着吉利首轨九星的发射成功,未来基于低轨出行星座的一系列商业应用场景服务也将陆续展开,通过遥感、导航、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促进汽车产业的大规模融合,为自动驾驶、无人机和物流运输等领域提供全方位服务,形成完整生态链。
当下,在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下,加速自动驾驶落地已成为行业愿景。其中,商用车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率先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的领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也为客、货运车辆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在货运车辆方面,2023年前后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客运车辆在2025年前后实现限定场景有条件自动驾驶,包括快速公交、限定场景自动驾驶封闭区域接驳等。
商用车自动驾驶的实现正是需要高精度导航的加持。据介绍,吉利时空道宇提供的高精定位服务,可为智能商用车提供绝对定位数据,这些基于卫星定位的数据不受气候、光源条件影响,是视觉激光感知系统的有效补充,融合智能驾驶感知系统可靠性更高,保障复杂环境下的行驶安全,提升道路运输效率,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运力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未来在高精定位技术加持下,结合智能车联网技术,还将提高商用车大数据平台对运力的实时调度能力,进一步提高物流运输效率。比如,在干线物流场景下,编队行驶的商用车队可在时空道宇厘米级高精定位服务及感知配合下,精确控制车辆行驶间距,提升道路运输效率;在矿山、港口等封闭场景内,更高阶的自动驾驶技术将实现货物运输的完全自动化,直接带动物流运输时效的提升。
“‘一箭九星’不仅为吉利汽车实现更高阶自动驾驶奠定了基础,还为未来行业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创造了必要条件。”钟渭平认为,对于车企而言,布局低轨卫星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未来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停留在造车上,还有构建汽车生态链的比拼。因此,发射卫星看似跨圈,实则十分有必要。
“低轨卫星对于交通运输领域来说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危化品运输、冷链运输、货运信息平台等细分场景,有着很大的发挥和拓展空间。如今,在推进智慧物流的时代背景下,卫星加持的物流运输与商用车领域,势必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相信接下来,低轨卫星将为两大行业带来更为高效的应用体验。”孔震说道。
要仰望星空 更要脚踏实地
无论是从应用场景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还是从自动驾驶细分领域的商业化进程来看,商用车自动驾驶一定是更有前景的,但目前来看,该领域仍有不少难题待解。
“客观地说,低轨卫星只是实现自动驾驶不断进阶的必要条件之一,而想要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还需人、车、路的协同,更需要与城市交通系统、基础设施加以联动。”钟渭平告诉记者。
可见,商用车自动驾驶想要加速落地,除“仰望星空”之外,更需脚踏实地地“练内功”。而核心技术正是商用车自动驾驶实现商业化应用的生命线。虽然业界普遍认为商用车自动驾驶的应用难度小于乘用车,但并不意味着它的技术难度比乘用车低。在苏州挚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旭看来,由于商用车用户对于购车成本较为敏感,且运营地域较为复杂,使得商用车领域实现自动驾驶更为困难。
“以干线物流场景为例,虽然该赛道聚集了众多玩家,但目前干线物流领域的自动驾驶技术还无法达到上路标准。一方面,商用车载质量大、惯性大、制动距离长,需要更远的感知距离和更全面的车身环境定位,才能保证行车安全。另一方面,商用车操作难度大,载荷情况不一,给自动驾驶算法模块带来更大挑战。其次,商用车实际运输场景极为复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动驾驶的泛化能力和可靠性。”智加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现阶段,虽然商用车自动驾驶技术已取得明显进步,但仍有一些痛点问题需尽快解决。另外,商用车想要具备可靠的自动驾驶能力,需要进行大量的道路测试,收集足够多的数据以提升软件和算法能力。但受制于种种因素,国内商用车企业多在港口、矿山等封闭环境进行自动驾驶卡车的测试,仅有少数企业开展了高速公路的编队测试。而鉴于封闭环境和道路实景存在差异,在封闭环境测试的数据不能直接用于各种路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动驾驶商用车的推广应用。
在商用车自动驾驶发展的过程上,前装量产也被认为是重要的门槛。嬴彻科技执行副总裁黄刚认为:“我国是全球汽车行业智能化变革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特别是在商用车自动驾驶领域,我们拥有技术率先应用落地、实现智能化创新发展突破的重大机遇。这个过程中,前装量产是必须要跨越的门槛,以满足自动驾驶产品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要求,从而实现规模化的市场投放。同时,通过量产项目也可以加速促进行业的开放合作、协同创新,拉动整个商用车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和降本增效。”他说。
除此之外,在量产落地的过程当中,盈利与商业模式也成为绕不开的话题。“对于自动驾驶企业而言,前期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以及高额的销售管理成本,但与此同时,自动驾驶产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却仍在摸索之中,且存在诸多未知的变量。这也是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壁垒,对于企业而言,更需要找到成本和安全之间的平衡点。”中科院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总监邵元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