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简讯:卫龙辣条不香了?

  • 来源:斑马消费 陈晓京
  • 时间:2022-06-29 09:47:59

1年内3次向联交所发起冲击,卫龙还是不想放弃成为辣条第一股。

尽管距离上市只差临门一脚,与资本联姻之后,如何改善企业增收难增利的状况,已是一件越来越棘手的事情。

盈利疲软


(相关资料图)

卫龙在新近更新的第三版招股书中,披露了去年整体经营状况。与前几年相比,公司盈利能力疲软。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16.50%,年内利润8.27亿元,同比增长0.98%,远低于2020年24.47%的增速。去年公司净利润率17.2%,2019年-2020年分别为19.4%和19.9%。

为什么号称国内辣条一哥的卫龙,也会走进增收难增利的困境?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原材料、销售费用以及管理费用的上涨,影响了整体盈利水平。

卫龙产品部分重要原材料主要包括大豆油、面粉和海带。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年至2021年,中国大豆油平均价格从5.9元/千克增至9.6元/千克,海带价格指数从75.8升至99.8,只有面粉的平均批发价格保持相对平稳。

今年以来,卫龙同样承受成本压力。仅以大豆油为例,6月中旬国内大豆油价格均价达12.68元/千克,涨幅130%,连粮油巨头金龙鱼(300999.SZ)对旗下食用油产品已调价两次,正考虑第三次调价。

除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因素,经销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支出大增,也是影响公司盈利的原因之一。

去年,公司经销及销售费用支出5.21亿元,同比增长40.3%,高出2020年近10个百分点;管理费用3.59亿元,同比增长78.6%。

公司的魔性营销让费用增长,在经销及销售费用中,推广及广告费用增长较大,去年支出0.79亿元,同比增长68.09%。

公司也曾试图通过上调价格平抑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调味面制品销售均价从2018年的13.9元/千克增至2021年的15.1元/千克,同期,豆制品从22.4元/千克增至30.2元/千克。

不过,这并未让公司收入主力调味面制品产品毛利率得到改善,反而一路下滑,从2019年的37.2%降至2021年的35.9%。

今年5月,公司决定对主要产品价格再次上调,以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一个可能存在的风险是,辣条并非刚需,短时间内频繁涨价,或会让卫龙失去部分用户。

事实上,辣条产品在公司收入结构中占比逐年下降,据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辣条产品收入24.75亿元、26.90亿元和29.18亿元,所占收入比重分别为73.1%、65.3%和60.8%。

着急上市

过去一年,卫龙登上资本市场的野心并未消散。

2021年5月,公司首次披露招股书,11月更新招股书,直至日前再次更新。对于刘卫平、刘福平两兄弟而言,企业上市不仅是他们20年异乡创业的实力证明,更多的是对接上资本市场,企业蹚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司为了建设厂房和其他经营需求亟待资金。2019年至2021年,借款规模从1.38亿元增至4.60亿元,截至今年4月末,借款已达9.13亿元。

这些借款渠道单一,大多是来自银行的担保贷款。虽然,这些借款加权平均实际利率在 3-4%之间,但有3.96亿元(截至去年底)须于一年内偿还。2021年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94亿元。

公司对经销商的账期越来越长,虽然公司一般要求经销商先款后货,最多授予90天的账期,这些贸易应收货款逐年增长,2019年至2021年分别为1860万元、4070万元和5610万元。同期,公司存货周转速度放缓,从60天升至70天,存货规模从4亿元增至6.04亿元。

线下经销商渠道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2019年-2021年收入占比分别为92.6%、90.7%和88.5%。

从2019年开始,公司对线下经销商大幅调整,导致经销商数量骤减。2020年是对经销群体动刀最狠的一年,当年被砍掉642家,经销商数量降至1950家,去年末进一步降至1924家。

公司三度冲刺联交所,还有对产能扩张的野心。截至去年,公司设计年产能合计34.67万吨,产能实际利用率70.7%,公司四家工厂产能利用率均未饱和,其中。漯河卫来工厂产能利用率仅59.8%。

在招股书中,公司仍提出通过上市募资战略性扩张产能,计划将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年产能分别提升9万吨、7.2万吨和1.47万吨。

关键词:

精彩推送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