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车企集体放量 新势力进入大放量阶段?
- 来源:中国汽车报
- 时间:2021-12-17 15:01:28
临近年终岁尾,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持续升温。刚进入12月,车企便争先恐后公布11月销量。11月,小鹏汽车交付15613辆,同比增长270%;理想汽车交付13485辆,同比增长190%;蔚来汽车交付10878辆,同比增长106%;哪吒汽车交付10013辆,同比增长372%;广汽埃安销售14566辆,同比增长123%;大众ID.家族交付14167辆,环比增长11.2%;上汽通用五菱电动汽车系列车型销量达50141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0121辆,同比增长252.7%,几乎均创下销量新纪录。电动汽车同热销,新老车企齐放量,令11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
增长势头是否稳定?
12月8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7.8万辆,同比增长122.3%,环比增长19.8%;1~11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251.4万辆,同比增长178.3%,全年有望冲击300万辆。
“新能源乘用车已经不是依赖补贴,而是依靠市场需求持续上升。”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逆势增长成为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旋律,11月新能源汽车集中放量延续了“金九银十”的火热态势。同时,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市场销售走势形成强烈差异化的特征,逐步显现出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并拉动整个汽车市场加速向新能源化转型。
分析11月新能源汽车集中放量背后的原因,江苏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厉建平认为,一是随着消费观念和市场消费升级的变化,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也在逐步上升;二是近期汽车芯片短缺略有缓解,部分新能源汽车原材料涨价在经历峰值后有所回落,供应链诸多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除了正常交付的订单,前段时间因芯片短缺等原因延迟交付的新能源汽车也在近期开始交付,致使11月交付量、销量都出现了大幅增长;三是包括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在内的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质量及智能化程度在不断提升,令消费者的信赖度有所提升;四是近来新能源汽车销售渠道有所增加,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采取了直销店、网售、商超卖场、4S店等多渠道并举的方式,且新能源汽车保险、后服务市场在逐步完善,这些因素都拉动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
同时,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为20.8%;1~11月渗透率为13.9%,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有明显提升。“11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提升,是多种因素促成的。”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新能源创新技术中心研究员胡丰林分析,首先,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主体仍是年轻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多是用于城市内通勤代步及近郊游玩。且此类车型的设计大多新潮,目标人群的针对性较强,因此促使电动汽车的销量有所增加。如热销的A00级纯电动汽车批发销量达10.8万辆,份额达到纯电动车的31%,是少有的高水平。其次,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大多是家庭购买的第二辆车,不仅A00级车的购买率较高,而且A0级、A级、B级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都在逐步增长,由此使渗透率也在持续上升。再者,目前国内对疫情总体控制较好,因此在号牌资源相对缓和、充电桩布局逐渐增加的背景下,电动汽车的消费障碍越来越少,渗透率也随之水涨船高。
那么,11月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良好增长势头是否具有持续性?对此,业界存在不同看法。“我认为,这种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招商证券分析师许绍咏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尽管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产业既定的大方向,但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毕竟有限。况且目前在动力电池、智能化等技术层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有车型可能很快就会实现迭代。加上还有很多城市限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可能放开,今年以来包括11月销量的高速增长,很容易提前消耗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消费潜力,将来很可能会出现“前高后低”的销售走势。另外,现在多家车企都在仓促上马新能源汽车产品或扩产能,将来会不会造成产能过剩也令人担忧。
“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看,如果没有特殊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都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但每个月的具体增长幅度可能有大有小。”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会顾问成世军表示。他认为原因有三,一是从“双碳”目标的国家战略和国内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逐步健全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国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消费者的选择;二是新能源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自动驾驶等技术层面的快速进步,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促使消费者更多选择新能源汽车;三是国内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会引导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
新势力进入大放量阶段?
在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中,造车新势力表现突出,不管是头部企业,还是二线企业,全部实现大幅增长,销量过万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当月交付量已经呈现出“小理蔚哪”四强争霸的局面。此外,威马汽车、零跑汽车等二线企业的交付量也均超过5000辆。
胡丰林很看好造车新势力后续的发展。他认为,一是在技术积累上,造车新势力中的几家头部企业都有了较强的基础,因此推出的新车型性能和体验更佳,销量增长理所应当;二是在产能上,造车新势力都在扩产或准备扩产,“蔚小理”均提出了扩产计划,交付能力有了提升;三是在营销渠道上,新势力采取了直营、在线、代理、自营等多种方式,而且随着芯片、原材料等问题的逐步解决,会迎来新一波持续放量,11月或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不过,在许绍咏看来,造车新势力11月的集中放量之势是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偶然现象,或将难以持续。他认为,目前,即使是头部企业,其各自的市场风险并没有完全消除,像融资、质量、研发、供应链建设依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如果遇上车型事故或召回等突发的不利因素,或连续几个月交付量较低,可能会出现诸如资金运转等不可测的难题。因此,造车新势力距离“成熟”仍然是任重道远,将其目前状态称为“成长”阶段更为合适。
“客观而言,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成长很快,也获得了很多优质资源。”成世军认为,造车新势力之间有竞争、有起伏、有参差,才会实现更健康的发展。虽然新能源汽车逐步走上快车道,国内的政策及投资、产业、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向好,但造车新势力还是需要时间和市场的磨砺,才能逐步积蓄力量,与特斯拉等巨头一较高下。
“中国优势”能否保持?
由11月新能源汽车的统计数据可见,中国已占世界新能源汽车份额的61%。如何看待这一成绩,应该如何保持发展优势,也成为行业关注的话题。
“偶然的一次放量,并不能完全代表真实水平和实力。”许绍咏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尽管发展迅速,但基础还不够牢固。以这次集中放量的造车新势力为例,大多成立时间较短,车型还不够丰富,智能化技术与特斯拉等企业相比还有差距。而传统车企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很多起步较晚,且上市车型依然缺乏设计、技术上的精雕细琢和明确超前的理念,对比特斯拉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差距。因此,不能因为一时的交付量、销量大涨就骄傲自满。国内还没有一家能全面超过特斯拉的新能源车企,要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自觉打造更好的产品,才会有更好的销量。
“这的确是一个难得的成绩,但应该客观认识现状,持续深耕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世军表示,2018年至2020年的3年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占比份额分别是54%、51%、41%,如今的成绩固然可喜,但努力更为重要。一是要强化研发,集成更多新技术、新材料、新架构,认真打造更好的新能源汽车;二是要有先进甚至超前的理念,既要利用数字孪生、虚拟技术、仿真测试、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较为先进的手段,也要尽可能建设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无人流水线等,以领先的设计、优质的产品去参与市场竞争。
对于怎样持续保持销量领先的优势,胡丰林认为,除了打造优质高性能的智能汽车产品,还要注重开拓多层面的市场。一是在车型上,不仅要开发主流年轻消费群体市场,也要挖掘女性、老年市场;二是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的大背景下,不仅要立足国内市场,也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去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在全球竞争加剧、国内市场欣欣向荣、国内企业积极向上、产业利好不断的背景下,一个崭新的电动汽车时代正加速到来。”厉建平认为,但迎接新时代,更需要务实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