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反映求职难 如何保障高校毕业生平稳就业

  • 来源: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 时间:2021-03-19 16:00:34

2021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或使更多留学生回国求职,《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猛增33.9%。双重因素之下,求职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后疫情时期,虽然国内经济企稳向好,就业态势总体平稳,但仍存在不确定因素,就业形势依然比较复杂。正值“金三银四”春招季,面临诸多挑战,正在求职的应届毕业生们怎么样了?

毕业生反映求职难

“毕业至今一直没找到工作,期间还经历了考研失败。”2020年毕业于某普本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袁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自己对本专业没兴趣,在读期间只为应付考试学习了一些皮毛知识,求职时因能力不足屡屡受挫。“刚毕业不久时还偶尔会接到面试邀约,但都因不够满意放弃了。到现在就陷入没能力找不到工作,没工作过就更没能力的死循环。”袁伟说道。

“金三”已过大半,就读于某高校广告学专业的研究生李梦涵正在和时间赛跑。“去年秋招时因薪资待遇问题拒绝了到手的offer(录取通知),这两天被心仪的企业拒绝,对接受自己的岗位的待遇又不满意。”李梦涵告诉记者,她目前向互联网运营、电商测评以及市场营销等岗位投递了简历,如果找不到符合预期的工作,将考虑备考公务员。

“在学历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找工作真的很难。”即将毕业的高职学生周锦对记者表示。周锦在招聘网站上投递了会计和财务助理岗位,但面试过后均无消息。无奈之下她转投行政岗位,这才收到了录取通知。

“去年末开始在电子厂实习,流水线上的工作枯燥又辛苦,没多久我就辞职了。但我没有什么专业技术,继续求职也不容易。”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李振也对记者表示。

“作为延毕一年的学生,我经历了2019年和2020年两个毕业季,亲身体会到疫情对毕业生求职带来的冲击。疫情之下,稳定成了多数人的求职标准,带有编制公职性质的岗位应聘人数爆满,多个领域的行业都提高了招聘门槛。曾经对标硕士的工作岗位被博士生竞争。”2021年初签约入职某事业单位的网友山狸先生对记者表示。“2019年我曾参与过本地几家国有银行的招聘,当时一线柜员营销岗多数对标金融二本和非金融一本毕业生,但在2020年面试时,组内成员均是双一流本科、研究生甚至海归金融硕士,竞争压力不言而喻。”山狸先生说道。

求职难原因何在

在毕业生面临求职挑战的同时,部分企业也同样面临招聘难的窘境。“虽然经常看到毕业生人数多、就业压力大的消息,但我并没感觉到他们在积极求职。高校内的宣讲会、双选会轮不到我们这种小企业。去人才市场寻觅,基本上都是零散的中老年人,还以低学历为主。”大连茂森日语学校校长在社交媒体写下这样一段话。

“来求职的人本来就少,其中符合要求的更少。专职教师不好找,入职后学校还要继续培养。”该校长对记者表示。

哈尔滨市一家经营风电相关设备的民企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为了补充新鲜血液,公司年前就发布了招聘启事。但前来求职的基本都是社会人员,应届生寥寥无几。

此外,传统制造业也面临招工窘境。“年轻人普遍吃不得苦,还更希望找到社会地位高的工作。年前来了一批实习生,带到现在只剩两个人,其他的都走了。”广东珠海市一位电子厂老师傅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中小企业因知名度较低,常被校园招聘排除在外,导致毕业生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在调研中也发现了这一现象。莫荣指出,中小企业招用毕业生有困难与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接不畅,以及高校毕业生在职业指导方面较为欠缺,共同构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突出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宇华集团董事长李光宇也认为,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工难现象并存。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制造业、服务业普工难招,技能人才短缺,这种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

求职难问题何解

“大学生群体的分化如今已经比较显著。那些有着明确自我认知、良好个人心态和清晰择业路径的大学生,就业会相对比较顺畅。但一部分大学生没有很好把握住宝贵的学习时光,仅满足于混到大学文凭,就业自然比较困难。针对不同情况的大学生,学校开展工作的侧重点应有不同。” 上海市人才理论研究基地研究员杨国庆认为,对于后者,需要校方多种手段并举,通过教务严格课程管理和学业要求、学生工作部门加强思想指导和纪律要求、就业指导部门进行择业培训、安排实习机会,以及培养实用技能等帮助其就业。

杨国庆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从正态分布来看,学习能力一般的大学生占较大比例。如果他们不愿从事相对低端的工作,又没有能力胜任高端工作,就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毕业生。因此应强化职业教育,突出技能导向,助其掌握一定专业技能,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建议在高中阶段提早分流,对有意进入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系统培养。校方可以在助力学生适应就业环境方面更积极一些,加强实习指导,在教学中增加对企业应用型学科的渗入,建立企业实验室。”武汉大学客座研究员唐大杰对记者表示。

在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吸纳作用方面,莫荣建议,可以借鉴一些城市采取的对中小微企业组团打包的方式,如采用人力资源联盟等形式进高校招聘,既提高了中小微企业的社会认知度,帮他们招到合适的人才,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拓展了更多渠道。

“今年的大中专毕业生要认真分析当前经济环境和就业形势,思考自身发展定位,盘点自己的知识技能,找准优劣势,做出合理规划。如感觉自身定位不清晰,可整合身边资源,咨询就业指导老师或职场人士,不要盲目选择。”国家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安徽省劳动学会常务理事汪张明对记者表示。

链接:

稳就业政策向毕业生倾斜 多地线上招聘如火如荼

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推动稳就业政策向高校毕业生重点倾斜,落实两年内企事业单位空缺岗位主要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

为搭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求职招聘对接通道,人社部将于3月15日至5月21日启动2021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陆续密集推出网络招聘会、现场招聘会、跨区域巡回招聘会等。

目前,已有多地开展线上春季招聘会。如杭州市在3月2日开展可供十万人同时在线面谈的云聘会,有1300多家重点人才单位参与,提供岗位两万多个。3月16日,黑龙江省也启动春风行动云聘会,预计将累计招聘15.2万人,为历年之最。(王彤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