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察:薇娅杀入投资圈:一把就是1.5亿

  • 来源:铅笔道
  • 时间:2022-09-21 09:35:13

来源/铅笔道编辑部


(资料图)

消失270天后,薇娅以另一种姿态“复出”了:投资——而且一把就是1.5亿。

最近,小家电品牌“德尔玛”更新招股书,再度冲刺IPO。而这份招股书里,竟然出现了薇娅的名字。信息显示,2020年11月,薇娅丈夫(董海峰)大手笔投资了“德尔玛”,总金额为1.5亿元,占股为2.84%。

作为网红主播,薇娅曾经做到了“一姐”。打入投资界后,她还能做到顶流吗?

从眼下的结果看,入行两年即收获一个IPO,这个业绩对于“投资新手”而言,已经是非常不错。但从未来收益看,这笔投资到底是血赚还是血亏,目前无法判断。

薇娅参投的是上市前最后一轮(Pre-IPO轮),投后估值52.75亿。这意味着,只要“德尔玛”上市后市值别倒挂(低于上市前估值),薇娅就能赚钱。

“德尔玛”估值倒挂的可能性有多少?PE倍数必须达到31倍。这里的“PE”指的是它的市值除以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而小家电赛道的PE倍数多在10-20倍之间,比如九阳股份为17.43倍,苏泊尔为18.46倍,爱仕达为20.32倍。

从概率看,“德尔玛”实现31倍的PE值可能性不大。据此推测,薇娅该笔投资有一定的亏损风险。

铅笔道认为,“德尔玛”无法实现该PE值更核心的原因在于:从业务本身分析,与其他家电品牌相比,“德尔玛”缺乏足够的模式亮点。它虽自诩为小家电品牌,但自有品牌打造并不成功,只能算是个高级版“品牌代运营”公司。

据2021年数据,它的自有品牌收入约10.87亿,占总收入比例约36%。剩余两块业务中,一个是ODM业务(设计代工业务),占总收入比约22%。另一个则是“品牌授权”业务,通俗地说就是高级版“品牌代运营”业务——占总收入比例约32%。

具体运营方式为:自己生产“白牌商品”,贴上华帝、飞利浦的品牌销售。2018年至今,“德尔玛”分别买下了飞利浦、华帝的部分商标使用权——前者的合作方式是买断(2018年-2038年),后者的方式是“一年一签”。

“品牌授权”业务充分证明了一个问题:“德尔玛”打造自有品牌是不成功的。单依靠自有品牌业务,“德尔玛”也上不了市。

德尔玛成立于2011年,最初走的就是自有品牌路线,主营品类为加湿器、毛球修剪器等。至2017年,公司营收6.54亿元,净利润为-0.85亿。

从财务数字看,“德尔玛”极有可能是自有品牌势能乏力,才考虑买断的大品牌。而这个措施很快起了效果:2018年,“德尔玛”营收冲到9.67亿,净利润为4728 万元。

2020年,小米投资“德尔玛”之后,又给其上市点了一把火:把代工订单交给了后者——目前已成为了其第一大ODM客户。

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德尔玛”并不是纯粹的小家电品牌——这与创始人的基因有关。

其创始人蔡铁强出生于1987年,第一次创业干的就是电商代运营。2007年,蔡铁强创立佛山飞鱼广告策划设计有限公司,起初提供品牌与创意服务。2010年时业务延展至“电商代运营”,为华帝等家电品牌提供“电商代运营”服务。

蔡铁强的创业路线起起伏伏,但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熟悉的行业:从乙方变成甲方,再从甲方又变成乙方;从服务品牌到创立品牌,再从独立品牌变成“品牌代运营”。

这是一次很好的斜杠创业,但与其他小家电品牌比,它的“自有品牌”基因缺失,很可能导致它无法打破行业的市值定律。

因此铅笔道认为:薇娅的这笔投资,也很可能无法赚到大钱。

当然,这次投资并不像纯粹的财务投资,更像是“服务费入股”。“德尔玛”的主要销售形式为“线上”,而薇娅正是重点合作主播。

薇娅只是将“德尔玛”本该支付的服务费转化成股份,以短期利益换取长期利益,以小博大,以短博长——因此,薇娅即便这次把钱亏了,也已经是做到了风险最低。

铅笔道编辑部成员不持有所述企业股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键词:

精彩推送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