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天下!欧阳修何以成为“道德文章百世师”

  • 来源:当代江西
  • 时间:2023-05-17 17:53:22

点滴笔墨,诉不尽欧公的一身风骨;些许文字,写不完欧公的一世风韵。欧公无愧于“道德文章百世师”之称号,他的为政、为文、为人之道,足以垂范后世!

欧阳修画像


【资料图】

欧阳修(1007年-1072年),江西永丰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公一生著述丰硕,文诗赋词、经史考古、谱牒农学等作品,均灿然可观。宋神宗称赞欧公曰:“功名事业三朝相,道德文章百世师。”

本文撷取欧公主持编撰《新唐书》三四事以证其言。

一波三折入书局

至和元年(1054年)4月,欧阳修为母丁忧期满,朝廷即召他回朝。6月,回到了阔别11年的京城。

上朝觐见时,仁宗皇帝见到其须发斑白、未老先衰,感慨不已,对他关怀备至,夸奖他勇于直谏,并拒绝了欧阳修出知外郡的请求,将他留在京城。

7月,欧阳修被派往吏部流内铨任职。彼时的朝堂大臣大都是反对庆历新政者,担心重新起用欧阳修会危及他们的仕途,从而形成一个“斥欧”的政治圈子。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将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清洗出局。宦官们闻言,非常怨恨欧阳修,并暗中勾结朝臣,联合起来攻击欧阳修,指责他徇私枉法,庇护朋友之子,侵犯皇权。

7月,仁宗罢免了欧阳修的判流内铨,改为同州知州。消息一出,朝野上下一片哗然。挚友梅尧臣不顾正居家守丧,愤而作诗《闻永叔出守同州寄之》,劝慰老友。朝廷中许多正直臣僚,也纷纷挺身而出,仗义进言,上疏挽留。仁宗因此似有松动,渐有悔意。

8月,时任参知政事兼任《唐书》提举官的刘沆出任宰相。刘沆上朝面奏仁宗,说唐书局缺乏一位主持工作的刊修官,请求留下欧阳修刊修《唐书》,仁宗依言准奏。后来,欧阳修被任命为《唐书》刊修官,主持唐书局工作。

9月,欧阳修被提升为翰林学士,后又身兼史馆修撰一事。不久,又被差遣管理三班院。

短短数月,欧阳修经历了是非起伏、贬擢誉毁,不可谓不戏剧化。这仅是他数十年宦海沉浮的缩影,但不管身居何职,他始终秉承着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尽心尽责的工作作风。

世事沧桑,岁月改变了他的容貌,唯一不变的是他的铮铮风骨。

北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卷(局部)

潜心修撰《新唐书》

此后六年,欧阳修一边忙政务,一边修唐史,亲自撰写本纪10卷、赞、志、表的“序”以及《选举志》《仪卫志》等,其言:“接续残零,刊撰纪、志六十卷”,并负责最终的审阅定稿。

在撰写过程中,欧阳修继承了司马迁修史的精神,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入手,囊括古今,举一反三,引出不少发人深思的论断,将史论写得“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起到引古鉴今的作用。不仅如此,他还不耻下问,朋友王回精通史传姓氏之书,他屡次向其请教,务求精益求精。

嘉祐五年(1060年),历时17年的《唐书》初稿完成,总共225卷,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时值炎夏,欧阳修顶着酷暑,不顾眼疾之扰,亲自校对《唐书》校样。他在致朋友王道损的信中写道:“盖以《唐书》甫了,初谓遂得休息,而却送本局写印本,一字之误,遂传四方,以此须自核对。其劳苦牵迫,甚于书未成时,由是未遑及他事。”

身为唐书局主编,手下编辑众多,欧阳修却没有指派他人,而是亲自逐一核对校正书稿,连一个错别字都不放过。整整225卷,这是何等的敬业和负责!

为区别于后晋刘昫监修的《旧唐书》,欧阳修与宋祁合撰的《唐书》称为《新唐书》。自司马迁首创史书的纪、表、志、传体例后,魏晋至五代,志、表被修史者忽略,至《新唐书》始,史书又恢复了《史记》体例的完整性,此后各朝史书多循此制。这是《新唐书》对我国史学的一大贡献,饱含了欧公的数年心血,得益于他的严谨治学。

永丰县欧阳修纪念馆

精诚联手宋子京

众人著史,风格各异,作为统稿之人,欧阳修尽量保证全书风格体例的一致。从欧阳修入主唐书局以来,宋祁负责编写列传部分,编撰时间最久,撰写内容最多,但他爱用冷僻古奧的字,文风晦涩。就年龄、资历而言,宋祁是前辈,欧阳修不便直截了当地说,只好委婉地提醒他。

一天早上,欧阳修在唐书局的门上写下8个字:“宵寐非祯,札闼洪休”。宋祁来后,端详了半天才悟出是什么意思,笑言:“这不就是俗话‘夜梦不祥,题门大吉’嘛,至于写成这样吗?”

欧阳修笑道:“子京兄,我是在模仿您修《唐书》的笔法。您写的《李靖传》将‘迅雷不及掩耳’这句大白话,都写成‘震霆无暇掩聪’了。”

宋祁一听,当即明白了欧阳修的意思,从此文风大为改观。欧公的做法,体现了他的为人风格及高情商,令人佩服。

终稿审定后,御史对欧阳修说,按照惯例,朝廷修书,虽参与者众多,署名时只列出书局当中职位最高的人,您的官位最高,全书就署您的姓名吧。欧阳修当即反对道:“宋公撰修列传,功深且日久,欧某岂可掩其名、夺其功!”

于是,本纪、志、表署名欧阳修,列传署名宋祁。宋祁听后,由衷赞道:“自古文人好相凌掩,此事前所未有也。”《新唐书》编成后,宋祁官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这大概与欧阳修的高风亮节、主动让名有关。

欧阳修铜像

告慰亡友梅尧臣

《新唐书》进奏之后,仁宗大悦,诏命所有刊修及编修官皆晋级升官,并赐予金银器物。欧阳修转为礼部侍郎,两辞不允,只得受命。

当晚,欧阳修独坐书房,想起参与编修志、表的挚友梅尧臣,黯然神伤。作为一名终身寒微、沉沦下僚的杰出诗人,梅尧臣已于当年4月染疫去世,年仅59岁。可怜的老友,如果能等到今日,那该多好啊!想到这里,他难掩心酸地备好果品、酒茶,寄语明月,告慰老友在天之灵,并写下《祭梅圣俞文》,缅怀追思。

梅尧臣家境贫困,去世时仅留下老母稚子,生活难以为继。欧阳修为此多方募集钱款、置办田产,帮助梅家治丧,抚恤子女,并上书朝廷,奏请录用梅尧臣长子梅增为官,扶持梅家后人。

值班编辑:严佳成

值班审核:金路遥

值班编委:黄廉文



关键词:

精彩推送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