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基础牢了 小山村绽放新希望
- 来源:江南都市报
- 时间:2023-04-25 18:33:23
文/图兰春、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舒晓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暮春时节,走进抚州崇仁县许坊村,只见村庄道路平坦、村容整洁、景观别致。近两年来,江西省水利厅下派干部伍常凌带领驻村帮扶队夙兴夜寐,以梦为马,用自己的激情和干劲将沉睡的乡村唤醒,为乡村振兴播下了一个个希望的“火种”。
俯下身子,扎根泥土,给农村带来新变化
许坊村位于抚州崇仁县东部,共12个自然村2700余人,曾一度面临产业基础薄弱、群众增收手段少等问题,发展比较缓慢。
新来的“村干部”伍常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伍常凌出生、长大在抚州,18岁当兵离开,从军二十载,38岁转业到南昌。如今,他有两个身份,一个身份是江西省水利厅的干部,另一个是许坊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队队长。
“我是军转干部,服从命令已成为习惯。组织要我来,就是信任我,我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另外,为家乡人民做点事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谈起自己驻村的初衷,伍常凌说道。
为4个无路灯的自然村安装了57盏太阳能路灯;将自来水主管网从宜黄接到村内,让乡亲们喝上了自来水;修建了危桥,修缮了村里的山塘、陂坝、水渠;协助完成了三条公路建设,从村内到高速路口的时间由过去的30分钟缩短至现在的15分钟……近2年来,伍常凌和同事们扎根泥土,无私奉献,不仅为村庄修桥、装灯、通水,还为村里引进了不少致富的产业。
“驻村工作让我对农业、农村、农民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自身的努力工作,做了一些实事,为当地群众解决了一些问题,得到他们的认可,这是我最自豪的事情。”伍常凌说。
自掏腰包借钱给村民,让他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没有伍书记,我没这么大胆量。”村民吴风仁笑着说。伍常凌刚驻村的时候,吴风仁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空有一身干劲和一手养麻鸡的技术,却苦于没有启动资金。
在一次走访中,伍常凌了解到了吴风仁的情况,当即决定掏腰包借给吴风仁做启动资金,购买鸡苗。
在养殖过程中,伍常凌每周都要去一次老吴养殖点,帮助解决问题。到了麻鸡出栏的时候,伍常凌又协调江西省水利厅各单位开展消费帮扶,将老吴的麻鸡包圆儿。
当年,老吴养麻鸡获得2万多元,不仅还了伍常凌的一万块,自己也有了东山再起的资本。
“伍书记对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困难来找我。他不仅鼓励我们养殖致富,请专家到村里来指导,还带我们到外地去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让我们开了眼界。”吴风仁说。
如今,吴风仁除了养麻鸡外,还养了1000多只甲鱼,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产业基础好了,许坊村的明天越来越有盼头了
为了响应2023“春光灿烂嘉游赣”江西春季旅游宣传推广活动,今年3月,崇仁县在许坊村举办了首届桃花节。
活动当天,许坊村巴和生态园内一片花海,游人如织。桃花节的火爆,让许坊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名声大噪。
许坊村的成功出圈,离不开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和保障下,总投资12.6亿元的崇仁乡村振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项目的顺利推进,落户许坊村,为许坊村发展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
以往,一亩农田每年的纯收入不到1000元,而现在通过土地流转,村民不仅每年可以获得400元的流转费,还可以到项目基地上班,每天有120元收入,平均每户可增收2万多元。
“项目实施后,春季养殖小龙虾,夏秋季节种植水稻,冬季种植水草,形成了一田三用高效农田。”伍常凌介绍。
唤醒沉睡的乡村资源,大幅度提升农田经济效益的同时,更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陆续回乡。
如今的许坊村,田地还是以前那片田地,却不再贫瘠,变身成了农商文旅融合的花谷景区;村民还是那些村民,却有了新的身份,在家门口当起“上班族”。
在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换中,许坊村重构了产业发展新格局,种下了乡村振兴新希望。
值班编辑:严佳成
值班审核:范俊杰
值班编委:朱晓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