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让城市更美好
- 来源:江南都市报
- 时间:2023-03-02 19:42:28
2023,让城市更美好
文/叶海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喋喋不休,至今没能从废墟和典籍里确知,第一拨人是在何时何地离开乡村,建起并住进了城市。但是我们知道,公元前206年,灌婴开始筑城,方有南昌,距今已有2000余年。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能找到自己关于城市的辉煌记忆。无论那些对城市生活感到厌倦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如何呼唤乡土精神,一个从广西前往北京打工的小姑娘的话,还是代表了诸多未能进入城市者的心声:“一个人一旦从农村来到城市,就很难‘回去’了。”
每座城市都有能留住人的理由。我们也想问问你,这座城市能留住你的是什么?是一江两岸的灯火,还是丽丽水煮飘出来的俗世真味,抑或其他……理由不需要很多,一条就足够。
当然,并非所有从乡村到城市的流动都这么乐观。许多刚进入城市的人很难产生归属感。因此,城市必须先美好起来,从而让生活于其中的人感受到生活也能更美好才行。
城市的美好,或许更多体现在生活时尚、便利和高效方面,前者展现艺术,后者凸显工业的力量。智慧交通顺畅出行、老旧小区焕发新生……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能让城市更干净、更有序,让市民更幸福、更有获得感,这都是城市应该给市民的美好感受。
人们对美好有不同的定义。对于城市而言,不同的定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出行、消费、城建、文化……我们期待怎样的美好之城?不妨来作一番探讨。今天,我们首先推出的是出行篇。此外,在这个贯穿全年的大型报道中,我们还会从更多维度去呈现这座城市,呈现它的美,以及我们想让它更美好的善意与理性。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时间向前,我们向上。2023年,我们都将努力奔跑,在执着的汗水里,让自己慢慢变得更好,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美好。
疏经通络让交通“畅”行无碍
化解“肠梗阻”剃掉“长胡子”……南昌城建项目建设加速提质提效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道路,是城市交通的“血脉”。近年来,南昌加速构建便捷高效的城市路网体系,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摊开南昌地图,城市对内对外交通路网纵横交错,主城区路网系统不断完善,交通发展日新月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加强……
云锦路、丹凤路、丹霞路、民营大道……围绕打通“肠梗阻”、剃掉“长胡子”,为城区发展疏经通络,一个个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在南昌这个“大棋盘”上落子如飞。
文/图 皮婉婷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李巧
化解城市“肠梗阻”
打通“断头路”,是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改善城市交通功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的民生工程,也是解决城市堵点、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南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部分路段跟不上规划,成了“断头路”,变成制约区域大联通、道路微循环的“肠梗阻”。
2022年1月,南昌吹响打通“断头路”的攻坚号角。截至2022年年底,累计开工项目45个、通车道路38条,年度通车任务完成率109%。今年,又有36个项目被纳入“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攻坚专项行动,预计超九成“断头路”将在年内打通并通车。
南昌高新区瑶湖西规划二路
关注指数:★★★★
△瑶湖西规划二路现状
规划二路位于南昌高新区,道路全长340米、宽30米,南北走向,建成后北至艾溪湖南路、南至瑶湖西规划四路,邻近日新村、黄家村等,周边分布有“阳门幸福嘉园”“长胜住宅小区”“罗伊尔小区”“日新小区”等住宅区,是连通昌东镇片区部分安置区的“毛细血管”之一。
不过,在多年前,规划二路原址上还有土坡、荒地等,附近“阳门”“日新”等安置房与艾溪湖南路的连接需要通过天祥大道,居民出行并不方便。
2016年11月,为解决“阳门”及“日新”两处安置房近8000人出行及排水问题,南昌高新区启动了瑶湖西规划二路建设,并进行照明、排水、绿化等工程建设,当时计划于次年10月份完工。
2022年,该规划道路被纳入“胡子工程”,并于当年5月完工通车,居民所处片区的交通“微循环”终于被打通。
红谷滩区凤凰城路网
关注指数:★★★★
南昌凤凰城位于红谷滩区凤凰洲,邻近赣江,周边休闲、教育、文化、医疗、购物等资源丰富,设施完善。就其周边建筑设施来看,东侧有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广场,南侧有小学、医院,西侧有急救中心、购物商场、学校,北侧也有中学……从区位上看,在上述区域中心地带的凤凰城,应该是不少人羡慕和向往的品质住宅小区。
“这边公交、地铁都有,还有很多辅路,四通八达,去省图书馆学习很方便。”对在凤凰城附近租住、备战考研的大学生小边来说,凤凰城周边区域交通条件非常好。
凤凰城居民罗女士回忆,以前,凤凰城及周边区域就像一座“孤岛”——2009年,四周还未完全开发,周边分布多处“土坡”,也没有大型超市。经过多年发展,凤凰城周边才慢慢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配套基础设施逐渐丰富,但周边的路网仍有问题亟待解决,如部分地块之间连通被堵形成“断头路”,区域“微循环”不畅通。多年来,凤凰城周边凤蝶路、熙凤路等城市“肠梗阻”一直困扰着周边群众,居民日常出行和就医等还得绕路。
2月17日,记者来到凤凰城周边走访,看到一条双向两车道的沥青公路穿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江西医院二期工程建设项目与一块疑似“荒废”土地之间,连通了江西省人民医院(红谷滩院区)北门和附近的“天赐良园”“景岗家园”等小区,道路两旁还设置了人行道。
这就是2022年7月份完工通车的凤蝶路(凤凰北大道至丰和北大道)。另外,与它同时期打通的,还有此前“断头”的熙凤路。
△凤蝶路现状
“在凤蝶路修建之前,‘景岗家园’前面是一大块‘荒地’,还有人种了菜,想就近去省人民医院都不行。现在可以走凤蝶路直达,方便多了。”说起打通的“断头路”,居民陈先生兴致勃勃:“我是建筑工人,之前参与了红谷北大道(潦河路至庐山南大道)的‘断头路’提升改造工程。现在红谷北大道实现了双向通车,交通高峰期通行也更加顺畅,每次开车经过我都觉得省心、顺心。”
剃掉城市“长胡子”
一些进度缓慢、时间拖得很长的基建工程,被群众形象地称为“胡子工程”。它们一拖再拖、长期不能投入使用,不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损害群众利益,也破坏了城市形象。“剃胡子”虽难,但事关民生实事,民有所盼,刻不容缓。
2022年1月,南昌市全面启动政府投资类建设项目“胡子工程”攻坚专项行动,全年累计推动20个“胡子工程”销号,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赢得广大市民点赞。今年,南昌市又将重点攻坚推进13个“胡子工程”。其中,8个交通项目预计年内全部销号。
“胡子工程”之丹霞路关注指数:★★★★
丹霞路是昌航大道(快速路)规划线路的重要组成段。道路建成后,可加强青山湖区北部地区和青山湖西岸片区路网联通。
2019年4月,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就已经中标丹霞路(沿江北大道至青山湖北大道)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项目(以下简称丹霞路项目),但因涉及资金等问题,迟迟未开工。2021年4月,该项目被纳入南昌市“胡子工程”攻坚计划后开工,目前沥青路面已全部摊铺完毕。
“丹霞路没有开工前,和江纺花园路形成的十字路口能互通,开工后却变成‘十字不互通’路口。修路是好事,但十字互通路修没了就不美好了。”此前,有市民反映,丹霞路项目开工后,江纺花园路与丹霞路的交叉路口附近的纺南社区、彩虹社区上千户居民的出行受到了影响。
2月9日,记者在江纺花园路与丹霞路交叉路口看到,纺南社区和彩虹社区之间最近的互通路线就是江纺花园路。
20世纪,纺南社区和彩虹社区等都属于原江西棉纺织印染厂(以下简称江纺)区域。纺南社区是以前的职工宿舍。现在的纺南社区作为一个老龄化开放社区,大部分居民曾与江纺有过“不解之缘”。在他们看来,与多年前一样,纺南社区与彩虹社区就应该是一体互通的。
现场,记者看到已经修好的部分丹霞路,路面上施划了斑马线和车道线,可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机动车也可先右转或左转绕行一段距离到达马路对面,路口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互通。
不过,人行道与江纺花园路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而是有所错开,行人想要通过,需要先往旁边绕个小弯。另外,由于丹霞路还没正式通车,也有图“省事”的机动车车主直接借“斑马线”抄近路前往对面社区,交通较乱。
“纺南社区和彩虹社区因江纺花园路互通了这么多年,怎么能说不通就不通?丹霞路开工后,我们送小孩上学、买菜等需要绕行至少半小时。后来我们争取到增设人行道,才有了现在的样子。”纺南社区一食杂批发店老板说,增设人行道后,买菜、就医等不再需要绕行,她已经很满足了。
现场,附近居民时不时会散步到丹霞路施工项目附近,了解施工进度。听到即将建成通车的消息,他们开心不已。
针对人行道需要绕弯的问题,居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有所回应。同时,由于途经丹霞路的车辆速度较快,居民们也担心安全,想知道人行道是否会设置红绿灯等。
项目传声筒
2023年,你期待的城市将会是什么样子?连日来,本报向社会征集出行“金点子”和“槽点”,并就大家关注度较高的出行呼声或期盼咨询了有关部门。
西湖区暂无进一步改造凉伞树路规划关注指数:★★★
凉伞树路是西湖区一条重要的南北走向的城市次干路。对于市民提出的何时打通凉伞树路(水厂路至朝阳中央商圈),方便居住于朝阳北居民购物出行的疑问,西湖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回应,西湖区凉伞树路北段(灌婴路至水厂路)总长度约500米,建设宽度24米。自2022年被纳入“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攻坚专项行动后,凉伞树路北段已完成道路改造,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排水、照明、绿化等工程,已于2022年10月完工通车。目前,西湖区住建局并无关于凉伞树路的进一步项目规划或安排。
青山湖区民营大道已在年度改造计划内关注指数:★★★
此前,有市民留言反映青山湖区塘山镇民营科技园民营大道到豫章桥是“断头路”,围挡多年却无动工迹象,希望能尽快打通,还居民出行便利。
对于上述问题,南昌市重点工程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和青山湖区创业路,新建区规划七路、敏学路、霁亭路等4条“断头路”一样,民营大道项目已经在2023年南昌市城建口计划完工重大重点项目中“榜上有名”,并拟定了推进计划表——民营大道工程,主线新建路段长345米,路幅宽度为33米至36米,部分路段为主辅路形式,主线为双向四车道,辅路为双向两车道,预计今年12月完成通车。
红谷滩区汇景路将与南斯友好路连通关注指数:★★★★
每到交通早高峰、晚高峰,城际快速路等车流量较大,道路容易拥堵。此前,就有市民建议连通岭口路与碟子湖大道,进而分流高峰期凤凰中大道的车流。对此,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红谷滩大队民警刘汉艺回应称,关于凤凰中大道节点的优化改造已经上报给红谷滩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目前区城管局正在做前期的立项准备;红谷滩区道路交通改善优化项目也已经列入该区2023年重大重点项目。
同时,刘汉艺介绍,红谷滩区南斯友好路综合改造工程已被列入2023年南昌市城建口计划完工重大重点项目,道路总长度约为2.6公里,内容为道路、交通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预计今年12月底完工。“工程完工后,南斯友好路将和汇景路连通,可以分流凤凰中大道部分车流。”他说。
布线织网让出行“乘”心如意
单车地铁无缝接驳地铁高铁进机场……完善公共交通市民还有这些期盼
文/图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章娜实习生张驰高嘉欣
交通是一座城市的“血脉”。作为面向最广大市民群众的公共交通,其所承载的城市幸福感尤为突出。近年来,南昌公共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四条地铁线路的开通,带动公共交通进入“加速度”时代。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公共交通如何尽善尽美?连日来,记者体验乘坐南昌各类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在感受便捷的同时,也与众多乘客深入攀谈:如何让公共交通成为市民出行的“必选项”,大家还有哪些期盼?
A公交
城际公交扩展大南昌都市圈
乘坐公交是大众选择较多的出行方式。南昌在城市公交网络不断完善的同时,城际公交线也越来越密。相比于城区(郊)公交,城际公交加快了大南昌都市圈的发展,提升了出行的便利性。
2月11日,南昌迎来了广大学子返程高峰。在青山客运站,791路(往返南昌共青城)城际公交满员运行。当天是这条城际公交线运行的第44天,这也渐渐成为南昌、共青城两地通行的又一便捷出行线路。当日上午10时许,乘坐791路城际公交返回共青城上学的周同学说:“因为有直达学校的车,我就来青山客运站这边乘车,感觉很方便。这路车可以直接到校门口,而且比较便宜,车里的环境也更好。因为等车的时间变短了,我们过来随时都能坐。”791路城际公交途经江西财经大学(共青)、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农大商学院(共青)等多个站点,极大方便学子出行。
江西都市城际公交有限公司青山客运分公司相关负责人熊悦介绍:“791路城际公交,每天往返人数在1000人左右。每班车20多人,乘客一般为学生和在两地工作、就医的人群。”
采访中,不少乘客表示,城际公交不仅便捷,也实惠,以南昌至共青城为例,票价只需要10元,相比以往的长途大巴和现在的动车,性价比更高。除此之外,南昌还开通了至永修、丰城、庐山西海的城际公交。
“下一步,南昌市将持续优化大南昌都市圈城际公交运营。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市沟通对接,成熟一条、开通一条,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南昌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呼吁旅游景区专线科学布局
北有兵马俑,南有海昏侯。新晋网红景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在全国小有名气,令外地游客纷纷慕名而至。
△开往海昏侯景区的666专线车正在候客
2月10日上午,来自湖南的游客小李风尘仆仆来到南昌公交红谷滩配套中心候车大厅站台,等候前往海昏侯景区的专线公交车。“我刚刚走错了车站,因为是外地游客,在小红书上查的出行攻略是在红谷滩配套中心出发,可到了车站,工作人员说是红谷滩配套中心候车大厅,还得往前走五分钟。”小李说,在网上的旅游攻略查到,海昏侯景区距离南昌市区很远,目前开通了旅游专线车666路公交车,但非节假日一天只有三班,一旦错过了,就要乘坐耗时很长的城郊公交。
记者注意到,红谷滩配套中心每天发出666路公交3班次,发车时间分别为7:30、9:30、14:30;其中9:30的这班是游客眼中的最佳班次。当日,该趟旅游专线从始发站出发时,上客8人。专线车虽然方便,但是班次间隔时间长,停靠站点不多,让不少市民觉得有些许不便。对此,666路公交车司机熊师傅解释道:“666路公交是旅游专线,需要根据客流的实际情况来开行,在旅游淡季,始发站仅有一两名旅客乘坐,游客少是发车间隔长的最主要原因,但是节假日旺季的时候,我们也会加密班次。去年国庆节,我们一天就开行了20多班专线车。”
“实际上,为满足市民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南昌公交通过‘掌上公交’App上线了部分旅游景点的定制公交预约线路,市民可通过线上进行预约。下一步,我局积极指导市公交集团加强与文旅部门对接,在旅游景区规划建设时,做好旅游专线的科学规划工作。”南昌市交通运输局相关人士表示。
热议缩短公交车发班间隔、路线等
城市公交,是公共交通的基础,良好的公交布局网络让出行更美好。本报新媒体平台热议话题#让城市更美好#的市民留言中,有关公交出行的意见和建议颇多。
“从开关厂到生米的501路公交,车次由原来的半小时一趟改成了1小时一趟,车次太少,早晚高峰期坐不上公交车,出行很不方便。”南昌市民胡先生建议早晚高峰期增加公交班次。除此之外,他了解到,南昌市政绿城873路环形公交车,也改成1小时一趟,他建议早晚高峰期增加车次,方便市民出行。
针对胡先生的建议,记者从南昌公交运输集团获悉,公交线路501路日均班次18班,日均客运量290余人次,平均每班16人次,早晚高峰班次间隔40分钟/班,平峰班次间隔60分钟/班;公交线路873路日均班次14班,日均客运量100余人次,平均每班7人次,平均班次间隔60分钟/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基本可以满足市民日常出行需求。后期我们将会密切关注该线路客源情况,适时加密班次,方便市民出行。”南昌公交运输集团有关工作人员回复。
家住南昌火炬六路的市民陈女士也呼吁增加公交车班次,因为802路公交车的间隔太长。对此,南昌公交运输集团表示,目前途经火炬六路的公交线路已有802路、860路、860路长班,公交线路802路由保利东湾开往江大南路南口,日均班次32班,早晚高峰班次间隔20分钟/班,平峰班次间隔30~50分钟,基本可以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后期将会密切关注该线路客源情况,适时加密班次,方便市民出行。
“此前126路公交因青山南路改造而改道,现青山南路已经修通,能不能将126路公交改回原来的线路走洪都北大道拐进青山南路到青山南路南口?”对于公交临时改道之后,何时恢复原路线,沿线居民非常关注。对于126路公交车线路问题,南昌公交运输集团回复称,近期公交公司计划将公交线路126路优化调整,具体线路走向如下:由永外正街口开往南新楼前方向为永外正街—阳明东路—青山南路—洪都北大道—英雄大桥—原线运行;由南新楼前开往蓝海停车场方向为原线—英雄大桥—洪都北大道—青山南路。
同时,还有市民建议,开通经过洪城路到迎宾大道南段的公交车,方便京山、施尧路沿线居民出行。“对于市民提出的建议,我司将会把该建议纳入市民建议库中,结合道路及客源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南昌公交运输集团相关人士表示。
B地铁
昌北机场通地铁呼声高
2月13日下午,位于南昌市庐山南大道的公交运输集团公交车站,手握拉杆箱的市民黄先生正在等机场大巴,准备前往南昌昌北国际机场。“飞机是19时30分,乘坐机场大巴的时间并不是很好掌握,所以我提前了3个小时出门。”黄先生说,他住在红谷中大道附近的小区,乘坐地铁比较方便,一直很期盼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能早日通地铁。
“因此,我更愿意乘高铁出远门,高铁与地铁的无缝对接,预留时间好掌控,途中也不会堵车。”黄先生坦言。采访中,不少市民都认为,现在前往昌北机场的公共交通实在不方便,打车费用又很高,期盼地铁能早日通达机场。
在国内多地,机场连通了前往市区的地铁。在黄先生看来,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未接通地铁,是目前南昌公共交通亟须改善的方面。
好在南昌地铁1号线北延工程在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设站,该工程正在如火如荼施工。
2月13日,记者来到目前离昌北机场最近的地铁施工点——南昌地铁1号线北延工程昌北机场站至黄墩站间涉铁项目的盾构现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的盾构工程正在进行中。据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底开始始发盾构,成为北延段涉铁段的首个盾构施工,南昌地铁1号线北延至昌北机场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地铁网有望串联交通枢纽
近日,在本报新媒体平台热议话题#让城市更美好#的市民留言中,有市民提出了期盼:“希望我们南昌可以建设昌北机场至南昌西站、昌北机场至南昌站和南昌站至南昌西站的3条轨道交通快线。”诚然,连通高铁站与机场之间的地铁网,是大多数市民的期盼。
记者从交通部门获悉,连接南昌东站(在建)的南昌地铁2号线东延工程也同样进入施工高潮期。“截至目前,南昌地铁2号线东延项目楞上站、城南大道北站、李巷站、沈桥站、殷王站、胡坊站、南昌东站7座车站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南昌轨道交通集团相关人士介绍。
几年后,南昌地铁1号线与2号线将彻底串联起南昌站、南昌西站、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和南昌东站,“地铁+高铁+机场”将成为南昌交通出行的便捷组合。
C公共自行车、共享电单车
△万寿宫地铁站门口的共享电单车
均衡地铁口投放数量
均衡地铁口投放数量
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不断发展,除了地铁、公交,公共自行车也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连日来,记者走访南昌多个地铁口,就公共自行车(电单车)如何更好地接驳出行进行了走访。
2月13日下午,在南昌市红谷滩区卫东地铁站3号口,记者注意到,附近的共享电单车数量较多,但非机动车停车位不足;卫东站1号口,共享电单车数量充足并且停放有序。
随后,记者又来到八一馆地铁站2号口,该出口处有部分共享电动车停放且较为有序,市民扫码骑行非常方便;在八一馆站4号口,出口附近有大量的非机动车停车位,车辆停放有序,但共享单车的数量略显不足。
在八一广场地铁站5号口,共享电动车数量较多;八一广场站7号口,出口处非机动车停车位较少,有不少共享电单车停放在机动车道上。
“平时我乘坐地铁出行,经常需要再骑一辆共享电单车抵达目的地,大部分时候,我都能在地铁口找到共享电单车,但也有‘扑空’的时候,希望能均衡各个地铁站口的共享电单车配置数量。”南昌市民小吴说。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会选择“地铁+单车”的出行方式,也提出了优化地铁站公共自行车、共享电单车投放布局的期望。
记者从南昌市交通运输局获悉,目前,南昌市共投放2.1万余辆公共自行车,日均使用量达3万人次;共建设414个有桩服务站点和850个无桩电子围栏服务站点,服务站点覆盖中心城区地铁站、公交站点和公共停车场等重要交通节点部位。下一步,南昌市将结合地铁客流量及公共车辆使用情况,合理投放运力,加强公共自行车与地铁的接驳,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精雕细琢让城市温“情”脉脉
1995年,还是少年的小军来到南昌游玩,他从南昌老城区往红谷滩方向眺望,看不到高楼林立,只有错落的村庄。时隔21年再次踏上这块土地,这座城市的变化令他惊讶。于是,他把家搬了过来,一直生活到现在。尽管说不清这座城市所有的改变,但他清楚地记得,家门口这条道路是怎样经过修整变成如今的便捷模样,“那是城市交通变化的一个印记”。
交通的变化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交通的软硬件与市民更是息息相关。其中,交通的硬件与路网规划设计、道路提升改造有关,而诸如车辆礼让行人、文明出行等软件则关系着城市的形象。一周以来,本报全媒体记者四处走访,记录下南昌交通软硬件的变化,了解市民的看法。从这些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南昌这座城市是如何朝着更美丽、更文明目标不懈前行的。
文/图张文琪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李巧
从水泥路到沥青路
南昌发展日新月异
“刚来南昌的时候,我店门口这条凤凰中大道还是水泥路,现在都铺上沥青了。”小军是余干县人,今年44岁,他16岁时就来到南昌城区玩过,那时红谷滩地块在他的印象中就是一块荒地,只看到几个村子坐落在那里。2016年他带着妻子孩子来到南昌,一待就是6年。谈起这座城市的变化,他感叹道:“真的是日新月异!”
2016年,小军和妻子计划着来南昌做点小生意,最终选择在红谷滩区凤凰中大道一小区门口盘下一个铺面,做起了杂货小买卖。
“那时这条街也是像现在一样热闹,两边都是小餐馆,但中间这条路是水泥路,也没有铁护栏,车子来来往往扬起的灰尘比较大。”小军指着路说。2017年8月,凤凰中大道正式启动沥青罩面工程,不仅水泥路变成沥青路,工程还通过缩减机动车隔离绿化带的面积,拓宽了机动车道。
“交通真的通畅不少。”小军笑道,自从这条路改造完以后,堵车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早上再也听不到此起彼伏的鸣笛声了。在他看来,南昌这座城市每天都在变得更好。这让他相信,在这里生活下去,日子就会有奔头。
2012年,南昌市发布《南昌市干线路网规划》。根据该规划方案,南昌规划“五横三纵”城市快速路,总里程254公里;规划“五横七纵”干线性主干道,总里程317公里,城市干线道路网总体呈“十横十纵”布局;规划“一环十三射”干线公路,总里程1080公里。
截至2022年9月,南昌已建和在建干线路网里程达311公里,占总里程的57%,干线路网骨架已初步形成。地铁1号线北延和东延、2号线东延等项目正加速推进,洪州大桥、复兴大桥、洪腾高架、西二环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正按规划加快建设,并同步开展骨干道路与新规划的高速公路对接、骨干道路重要节点规划等研究,对次干道以上道路进行交通详细规划设计。
礼让行人
城市一道亮丽风景线
△叠山路省胸科医院门前斑马线,车道上的司机正礼让行人
漫步南昌街头,文明行为随处可见,司机礼让行人也蔚然成风。2月14日上午8时许,正值上班的高峰期,红谷滩区凤凰中大道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而在沁园路口处的斑马线处,途经此处的车辆都会为过路行人自觉减速、停车让行;在叠山路省胸科医院门前斑马线上,几名老人正缓慢步行——尽管在线外等待行人通行的车辆越积越多,可是并没有司机急按喇叭催促,他们耐心等待着,直到老人安全通过。
“南昌这么多车、这么多路口,绝大多数司机都会在经过斑马线时礼让行人,这让我们很有安全感。”南昌某高校学生杨涛告诉记者,南昌司机的文明行车让许多像他一样的外地人倍感亲切。
实际上,司机“礼让行人”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离不开长达数年的城市治理——自2017年6月,南昌交警在全市范围内对机动车途经斑马线时不减速、遇行人不礼让停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以来,经过长达数年的“矫正”,包括斑马线不礼让、车窗抛物、乱鸣笛等一系列不文明交通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以斑马线不礼让交通行为整治为例,仅2023年1月1日至2月24日,南昌市就通过电警抓拍、现场查处以及群众举报等方式纠处“不礼让”9452起。正是连续多年对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的有效治理,让文明交通理念深入人心,广大驾乘人员才会把被动守法转变成一种自觉习惯。
这些变化
体现着城市的温度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路名是城市的灵魂。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一个好的路名能够展现它的气质和文化,记录它的历史。这种历史和文化,都来源于日积月累的市民生活,它镌刻着市民的情感印记,服务着市民的交通出行,更彰显城市温度。
当你行走在南昌的街头时,有没有想过这条路为什么取这个名字?2020年和2021年这两年,在南昌市公开的二十多条新命名道路中,强农南路和强农北路都处在江西农业大学周边,蕴含加强农业发展之意。在青云谱区新增的一条南起新溪桥南一路、北转东至新溪桥西二路的新安巷,因该巷处在新溪桥片区,蕴含幸福安康之意,故取名为新安巷。
有些路名有着美好的寓意,有些路名藏着南昌的文化,从这些路名中你可以了解到南昌的地域历史。在2020年新增的一条位于新建区南起乔溪公路、北至石咀路的道路,就结合当地的民间故事——《浴仙映霞》,取名为浴仙路。而属于新建区南起金山大道、北至海昏侯国遗址公园的那条路,原命名为海昏侯大道,后改名为紫金大道,则是因为这条道路通往海昏侯国遗址“紫禁城”。
停车难问题困扰着市民出行。要实现停车资源与汽车数量之间的平衡,是一道让城市更有温度的民生课题。2016年,南昌全面启动公共停车场建设,并将停车场建设作为城市更新和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内容。2016年至2021年,南昌市新建公共停车场547个,增加泊位134931个。
2020年,南昌市结合停车的新需求,启动新一轮《南昌市社会停车场布局规划》(2021-2035年)修编工作。根据新一版规划,南昌市中心城区共规划社会停车场547个,合计13.9万个泊位,其中近期(至2025年)规划公共停车场207个,规划公共停车泊位数约5.5万个;远期(至2035年)规划公共停车场340个,规划公共停车泊位数约8.4万个。
对于一部分并不清楚“右转盲区”存在安全隐患的市民来说,设置“右转弯盲区”的警示带则能减少交通事故,更体现出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对市民安全保障的上心。在八一大桥下阳明路和胜利路的交叉路口,“右转弯盲区”五个大字醒目地印在了地上,这是为了提醒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者,在通过这个区域时,如遇到车辆尤其是大型车辆右转时要进行避让,切不可在此区域停留。同时,提醒机动车司机转弯时,也应控制车辆的转弯半径,使其“内轮差”不超出此区域。
据了解,南昌市从2021年开始,就在多个路口设置了“右转弯盲区”警示带。目前,南昌共有110个“右转弯盲区”警示带,分别设置在46个路口。
△八一桥下阳明路和胜利路的交叉路口地面上的“右转弯盲区”警示带
让城市更美丽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当然,这座城市仍有不少亟待提高的地方,它不仅需要城市管理者下功夫,也需要每个市民热爱这座城市,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一段路上7个坑,叠山路变“历险路”
叠山路全长2.1公里,沿路有省胸科医院、南昌市北湖小学等单位和机构,又与胜利路、八一大道相交,是南昌老城区的一条重要支路。尽管在2020年5月经过一次道路提升改造,现在叠山路的路面依然“伤痕累累”。从叠山路象山北路口至环湖路口这段不到500米的路段,就有7个坑洼处。其中,最大的一个坑直径为0.7米,深0.13米,车辆驶过时车身都会晃动一下,并把坑中的沥青带出。此外,叠山路还存在窨井盖坍塌下沉、低于路面数厘米的情况。有些路段虽有修补的痕迹,但这些“补丁”大多数高于路面约4厘米,让整个路面更加凹凸不平。
此外,叠山路的人行道上很多地砖还出现了松动、开裂的情况,天晴容易磕到脚,下雨时,地砖的接缝处会形成积水,稍有不慎踩上去,就会溅湿鞋裤。
“这条路能改造一下就好了。”在叠山路上开店的熊大爷叹了口气,在他店正门口的人行道上,有一块区域凹陷了,一下雨就会变成一个小水坑,让一些顾客望而却步,他只好开一个侧门以方便顾客进出。
●盲道变“忙道”,谁能来帮“盲”?
据省残疾人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30日,我省视力残疾注册人数为126570人,南昌市视力残疾注册人数为12726人。视障人士的出行便利是衡量城市文明的一个标准。
在东湖区中山桥东公交车站候车亭,除了有平时最常见到的显示多路公交车运行线路的站牌,还设置了盲文触摸式公交站牌。视障人士在此乘坐公交时,可以通过触摸盲文来了解公交路线。据了解,为了方便视障人士出行,南昌公交在2015年投入了一批盲文公交站牌,分别设置在里洲小区、南大一附院北门及一些学院路口等站台处。
△东湖区中山桥东公交站的盲文触摸式公交站
除了盲文触摸式公交站,盲道是视障人士安全出行的绿色通道,也是他们能够接触社会最便捷、直接的道路。但在城市里面,非机动车的乱停乱放、盲道的不规范设计,都让盲道变成了“忙道”。
在民德路与八一大道交叉口西的人行道上,盲道被管道和水泥分隔得凹凸不平,不细看无法辨别这是一条盲道。不远的叠山路上,有的车辆停在盲道上,有的被建筑物占用,原本一条完整畅通的盲道,被这些随意乱停的车辆分割成了若干段。在环湖路上的盲道,还存在铺到一半就中断的情况。这些都影响着视障人士的出行。
●公交车停靠离站台太远,老人上下车不方便
公交车是老年人出行的首选,有时公交车司机不够细心就会给老年人乘车带来不便。以南昌市224路公交车为例,它途经红岭花园、凤凰中大道翠园路口、省人民医院、南大一附医院南门等多个住宅区和医院站点,乘客不少是老年人。但公交车司机在停靠站台时,常常离站台边沿太远,一些老人无法借助站台高度直接踩上公交车,只能走到道路上双手紧抓着公交车门边的把手,缓慢地迈上公交车,既难为老人上车,又耗费等待时间。
而公交车停车离站台太远带来的麻烦还不止于此。“在早高峰坐公交车的时候,有很多电动车从站台和公交车中间穿过,非常危险。”市民张女士郁闷地说,她有几次在下车时,险些被后面驶来的电动车撞到,因此每次下车前她都会伸出头观察公交车后方是否有车。“如果司机师傅能够把车停得离站台近些就好了。”
值班编辑:肖哲
值班审核:金路遥
值班编委:邹文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