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江西这份答卷请审阅
- 来源:江南都市报
- 时间:2023-02-02 11:32:48
湿地保护“成绩单”
●全省受保护湿地面积达56.41万公顷
●省级以上重要湿地56处,面积总计18.67万公顷
(相关资料图)
●省级以上湿地公园(含试点)109处,面积总计15.15万公顷
●共批复建设小微湿地保护和利用示范点66处
今天是2023年世界湿地日,主题为“修复湿地、刻不容缓”。2月1日,2023年世界湿地日江西主场宣传活动暨九江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宣传启动仪式在九江市柴桑区东湖举行,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并采取措施,修复退化湿地。
江西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现有省级以上重要湿地56处、湿地保护率达62%;全省共批复建设小微湿地保护和利用示范点66处……江西交出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亮丽答卷。
越冬候鸟反嘴鹬在鄱阳湖湿地飞翔。图/本报全媒体记者许南平
全省省级以上重要湿地面积18.67万公顷
江西湿地分布总体呈现“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格局,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汇于鄱阳湖后注入长江,共同构成全省湿地主体框架。截至目前,我省共有省级以上重要湿地56处,面积总计18.67万公顷,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14.63%。其中,国际重要湿地2处,面积合计5.57万公顷;国家重要湿地2处,面积合计0.23万公顷;省级重要湿地52处,面积合计12.88万公顷。
我省共设立省级以上湿地公园(含试点)109处,面积总计15.15万公顷。其中,国家湿地公园40处,面积合计11.92万公顷;省级湿地公园69处,面积合计3.23万公顷。我省共建立湿地类型及以湿地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23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8处。全省有湿地高等植物98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有2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有12种。全省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内受保护湿地面积达56.41万公顷,湿地保护率为62%。
批复建设小微湿地保护和利用示范点66处
全省主要江河源头、重要湖泊等重点湿地区域基本纳入受保护范围。“江西在湿地修复方面做了许多创新举措,其中就有建设小微湿地保护和利用示范点。”据省自然保护地建设中心副主任涂岩介绍,小微湿地指的是面积在8公顷以下的小湖泊、池塘等小型自然湿地。2022年,江西在兴国县睦埠村、省林业科学院等5地(单位)率先启动试点工作,并分别给予40万元建设补助。
近年来,省林业局将小微湿地保护和利用示范点建设与乡村振兴、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小微湿地+自然保育”“小微湿地+生态旅游”“小微湿地+自然教育”等多种模式,通过开展湿地植被恢复、湿地形态修复、湿地景观打造和湿地有害生物防治等手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微湿地保护和利用示范点。截至目前,全省共批复建设小微湿地保护和利用示范点66处。
成为豚鸟青睐栖息地带来生态、经济等效益
湿地是“地球之肾”,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世界七大重要湿地之一,良好的湿地环境使其成为候鸟青睐栖息地。
据监测统计,每年在鄱阳湖越冬的候鸟多达60万~70万只,白鹤最多时达4000余只,占全球种群数量的95%以上。此外,鄱阳湖还是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水生动物赖以生存且为数不多的栖息地之一,湖区江豚数量达450余头,约占整个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的一半以上。
截至目前,全省利用社会资本开展湿地生态修复633亩,实现湿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额3053万元。湿地资源除了能够带来丰富的生态价值,还能将其转换为经济效益。以2016年评估结果为例,全省湿地平均价值达15.84万元/公顷·年,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全省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效益为1441.12亿元,其中生态效益771.35亿元,占53.53%;经济效益为531.27亿元,占36.87%;社会效益138.5亿元,占9.6%。
值班编辑:周章云
值班审核:范俊杰
值班编委: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