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资讯丨这些方法很实用:疫情之下如何心理疏导?记者专访心理专家

  • 来源:江南都市报
  • 时间:2022-12-11 21:17:57

文/陈孝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范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了近3年,几乎每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市民如果出现心理压力增大,产生了焦虑、不安、恐慌等不良情绪,该如何摆脱?想要心态平和,我们该怎么做?为此,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心理学教授、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从专业角度为大家支支招。

为何会引发焦虑与恐慌?

南昌市西湖区的李女士是一名小学教师,她表示近期容易焦虑。“每天外出都担心自己被感染,这种未知感消耗了大量精力情绪。”李女士告诉记者,总是担心附近小区有疫情,导致自己的出行受影响。

伴随着近期防疫政策的优化,南昌县的吴女士表示在心里还是有些担忧。“不用经常做核酸了,出入场所也不看健康码了,我担心高峰会在不久后出现,这样就很容易被感染。”吴女士告诉记者,身边很多人都有类似心理,有些不习惯,需要一定时间适应。

“没有经济收入带来了无力感、挫败感。”刘女士在东湖区开了一家咖啡馆,受疫情影响生意不佳。“因为负面信息较多,所以也会感到压抑。”

舒曼说,因为人心是善良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当把几个婴儿放置在一起,一个婴儿的啼哭会引发其他婴儿的不安。舒曼表示,在疫情期间居家防疫可能会激发某些特殊人群早年创伤的感受,比如早年遭遇过遗弃、分离、居丧、亲人重病等,使人体验到较为严重的绝望、被抛弃感、激发抑郁和焦虑情绪。

在疫情之下,人们普遍感受到焦虑,焦虑会使人对危险的信息过于敏感。

如何看待这些负面情绪?

实际上,疫情期间,人们出现焦虑、不安、恐慌等情绪都是正常现象。不良情绪大多来自对负面信息的过度反应。有了过度反应,消极、忐忑、暴躁等情绪就容易产生。

舒曼认为,情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负面情绪不是问题,为负面情绪而焦虑才是问题。从情绪功能的角度来说,消极情绪也有其积极意义。比如焦虑意味着危险,焦虑能够让人们更好地去生存,让人们远离危险。所以,焦虑可以把人们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促使不断去学习、去成长。其实,焦虑最大的破坏作用在于对焦虑本身的焦虑。有的人发现自己焦虑了,然后就变得更焦虑了,于是焦虑就会变成恶性循环停不下来了。

“所以,当有些东西我们不能一下处理掉的时候,我们不妨允许它的存在,试着去接纳它,减少对抗。”舒曼说。

疫情防控期间,如何摆脱负性情绪的漩涡,保持心态平和呢?舒曼提出如下建议:

◎积攒心理资源

人经常会被各种欲望、念头、灵机一动或网络所牵绊。大脑的资源是有限的,人们用大脑稀缺的资源来应对无限的欲望,导致时间被切割,精力被分解。假如一个人有100分的资源,其中30分资源来应对各种信息,20分的资源被焦虑情绪所占据,从而造成心理的焦虑和资源管理的困难。

专注当下,活在当下,做好眼下的事情,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重负荷压力之下会导致能量耗竭。在疫情期间,医生高强度的工作自不必说,很多行业的人士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压力之外,能量容易耗尽,情绪容易激怒。但是辩证地看,焦虑自苦的情绪也可以是一种有效的资源。请大家要充满希望与信心。接纳所有的焦虑情绪,让焦虑在日后成为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

◎过上简单生活

热爱生活有很多方式,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活在当下。

疫情,这是一个事实,要学会接纳这个事实,接纳是积极应对的前提。如果疫情期间需要居家,那就让生活回到最简单最原始的生活状态之中。吃饭、思考、睡觉,这难道不是人们一直期待中的生活吗?

但实际上,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并不容易。手机朋友圈里满屏的新闻、微博里有不断刷新的求助帖。模糊性信息,会使感知能力产生颠倒、重构及虚构联想。

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间。同时,要谨防一些为吸引眼球贩卖焦虑的新媒体,适当阅读权威媒体的新闻,增强掌控感,这有助于降低恐慌。

◎陪伴中享受乐趣

快乐的人善于给予,把好的情绪与人分享,快乐的人点亮自己也让身边人开心。一点小小的快乐,可以引发更多的幸福体验。

当自己焦虑时,可以陪孩子玩一会儿。在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过程中,家庭中一些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互动和反馈,对家庭幸福可以产生正性积极作用。心理学认为,花时间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能够提高成年人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好的家庭和美满的夫妻生活比一个高年薪的工作更令人感到幸福,还能够使人们更长寿。在疫情之下,建议多花时间陪陪家人,美满的家庭会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幸福。

摆脱了负性情绪的漩涡,那么如何在疫情期间,怎样才能重新拥有积极情绪,做自己心灵的守望者呢?江南都市报将持续关注,推出系列报道。

值班编辑:江语

值班审核:范俊杰

值班编委:杨进



关键词: 负面信息 活在当下

精彩推送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