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环比下滑 投资者购买心仪产品难度上升
- 来源:今日消费
- 时间:2021-05-27 09:42:03
作为稳健型投资者的心头好,银行理财产品基本每周都会“上新”。不过,近期,部分投资者发现,理财产品“上新”也变得不积极了。
数据显示,4月新发4438款银行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环比减少674款。这意味着,投资者想要购买心仪的理财产品,得花点心思了。
发行量环比下滑
“理财产品不好挑了。”今年以来,不少投资者都有这样的感受。
除了受市场整体收益率处于下行通道影响外,理财产品“上新”力度减弱,也加剧了这一情况的出现。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月发行量在4500款左右,并整体呈现下行趋势。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发了13925款银行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环比减少3527款。这一情况,也延续到了4月:新发4438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环比减少674款。
“降”字头下,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也无法幸免。4月银行理财子公司共发行了549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134款;4月银行理财子公司共有988款理财产品在售,环比减少79款。
收益率走势不
一
在收益率方面,产品类型不同,其走势也略有不同。数据显示,4月银行新发理财产品中,固收类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为4.17%,环比下跌0.01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为4.75%,环比上涨0.15个百分点。
记者对比发现,这一现象并非仅在4月出现。今年以来,新发行混合类产品业绩就开始持续走高,而固收类产品则有所下降。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期,大宗商品期货和股市火热,流动性逐渐从理财产品流向了资本市场,即使在理财产品内部,混合类产品收益率也好于固收类产品收益率。随着股市和大宗商品的强化,混合类产品的收益率还会强于固收类产品。
理财收益不确定
眼下,随着各家开设的理财子公司纷纷营业,其产品和销售渠道也变得多了起来,部分银行在销售旗下理财子公司产品的同时,也会销售其他银行的理财子公司产品,市民可根据需求对比后选择合适的产品。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某投诉平台上,有投资者表示其从某国有银行App买的该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达到了业绩比较基准;而购买的代销他行理财子公司的一款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看着高,但实际收益完全达不到业绩比较基准。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部分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不及业绩比较基准的情况并不少见,有机构统计过88款产品,其中有4款产品到期收益率无法达到业绩比较基准。这也意味着,业绩比较基准仅是提供一种投资参考,理财产品实际收益受诸多因素影响,其未来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购买理财有技巧
相关报告显示,一季度,理财市场新增投资者817.15万个,达到4979.63万,较年初增长19.63%。
一边是下滑的产品“上新”数量,一边却是日益上涨的银行投资者数量。
在此情况下,投资者如何才能挑选到心仪的理财产品?对此,记者询问了多家银行理财经理,梳理出了一份理财产品挑选攻略。
新客理财,每人独享一次的专属福利。在采访中,不少理财经理都提到,如果市民是银行理财业务的新客户,就能购买新客专属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一般都较同档次的产品略高。如中信银行一款新客户专属的理财产品,1万元起售、期限为91天,业绩比较基准为4.05%,同档次非新客专属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则为3.55%。
成为高净值客户,有更多挑选产品的权利。记者翻看各家银行在售的理财产品后发现,部分后缀“高净值客户专享”“财富客户专享”的产品,其预期年化收益率也更有吸引力。如浙商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永乐1号、2号和5号,其中5号产品仅限私人银行客户购买,2号产品仅限高资产净值客户购买。记者对比了下,在同档次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上,2号和5号产品较1号高出0.05%-0.1%。
拉长投资期限
除了关注业绩比较基准外,投资者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上应更加谨慎,可以从银行资管能力、资管规模、历史业绩、存续产品底层资产质量、业绩表现等方面进行考量,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发行机构选择、产品选择。
“一般银行工作人员会通过朋友圈、微信等渠道发送最新理财产品信息,投资者多关注这类信息,更容易买到合适的产品。”郑州某股份制银行理财师表示,市民也可以多和自己的理财经理联系,让其推荐合适的产品,这样更有助于购买到合适的理财产品。
也有专家表示,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可以通过比较公司过往产品业绩、投资团队实力、产品期限等进行选择,同时,树立“投资有风险”的心理预期和“与时间为友”的投资观念。一些理财产品暂时未能达到收益,但是可能会在到期时达到业绩基准。因此,拉长投资期限,可能抵消产品收益的短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