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集采进入深水区 骨科耗材300亿市场或被压缩至30亿

  • 来源:蓝鲸财经
  • 时间:2020-12-08 13:35:33

随着冠脉支架、骨科耗材等进入医保的药品集采名录中,旷日持久的药品集采已然进入深水区,如何应对新一轮集采风暴成为众多医疗器械厂商深思的问题。

日前,一份国家医保局下发的《关于开展高值医用耗材第二批集中采购数据快速采集与价格监测的通知》挑动了业内敏感的神经。《通知》显示,明确第二批医用耗材集采品类将扩充至6类,包括人工膝关节、人工髋关节、除颤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等,涉及产品信息1万余条,具体到规格型号约32万条;并要求各省要在12月31日前完成第二批医用耗材清单与本省平台医用耗材的对比关联工作,并完成2020年数据上传,2021年2月28日前完成历史数据的补传工作。

11月初刚结束的冠脉支架集采给了医用耗材行业一次强烈的心理震撼,从均价1.3万元下降至中位价700元左右,出乎所有人的预期。新鲜出炉的《通知》又袭来一记重拳,集采范围或许马上就要从冠状支架向骨科扩张。

事实上,骨科耗材集采已经在省级集采中开展了。最近,由淄博、青岛等组成山东省七市组成的采购联盟,带着600多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需求,向骨科创伤类高值耗材发起砍价,参与企业共93家,包括强生、微创、新华医疗等。据了解,经过两轮谈判竞争,骨科创伤类耗材最高降幅达94%,平均降幅67.3%。

凯乘资本创始人邹国文对蓝鲸财经指出,骨科市场的集采将对市场造成极大的震动。骨科从“凛冬将至”终于变成了“凛冬已至”,甚至是雪崩,而在这场博弈中,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

300亿市场或被压缩至30亿

官方资料显示,骨科医疗器械细分为人工关节(髋、膝、手足小关节)、脊柱、创伤、运动医学、骨生物材料等五大领域。从全球市场来看,2018年全球骨科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510亿美元,是医疗器械行业四大板块之一。

在我国,骨科产品在医疗器械销售总体占比10%左右,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骨科耗材市场整体规模在300亿以上,近年来的复合增长率在15%以上。其中的大品种如膝关节、髋关节等具备技术壁垒较低、需求量大的特点,契合集采需求。此前,业内人士预测根据冠脉支架集采进展,预测第二批高值耗材集采或于明年7、8月份启动,但《通知》的出现或许意味着骨科集采已经箭在弦上了。

目前在省级集采中,已有江苏、福建、安徽、浙江等地开展了骨科耗材的集采,从已公布的中标结果来看,安徽骨科脊柱类国产价格平均降幅55.9%,进口价格平均下降40.5%;骨科关节价格平均下降近82%。江苏人工膝关节价格平均下降67%。最近由淄博、青岛等组成山东省七市组成的采购联盟更是谈出了“骨折价”,最高降幅达94%,平均降幅67.3%。

对此,蓝鲸财经记者采访了凯乘资本创始人邹国文。他指出,参考江苏、山东等多地集采中骨科耗材平均60%以上降幅,可以预见,骨科市场的集采也将对市场造成极大的震动。从前医疗器械圈内还对政策的落地有一定幻想,认为器械和药品有一定差异,集采竞价压力不至于此。但先来看来,从前讲的“凛冬将至”终于变成了“凛冬已至”,甚至是雪崩,而在这场博弈中,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

未来骨科耗材降价的趋势已经很明晰了,企业的价格底线必然会被进一步击穿。目前国产关节已经降至3000-5000元,随着集采的进一步进行,价格很可能逼近厂家的成本价。这意味着整个骨科耗材行业进一步洗牌,强者恒强,弱者的结局不言而喻。

参照冠脉支架领域的集采,另一位业内人士估计,原本300亿左右的市场空间,在此次集采后被压缩至之前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对耗材厂商而言,这个冬天似乎太过漫长。

创新、并购成为过冬关键

资本市场已经用脚投票了。

骨科龙头凯利泰原本计划以以18.73元/股的价格引入淡马锡富顿和高瓴资本两名战略投资者,其中,高瓴资本拟认购2100万股约4亿元人民币。但集采风声传出后,事态大变。凯利泰发布公告称,决定终止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不再引进高瓴资本和淡马锡富顿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并解释称,是鉴于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

截至12月4日,凯利泰股价15.33元/股,较年内高位已经腰斩,市值蒸发超100亿元,也低于原本的定增价。

骨科龙头在大环境中也难以独善其身。对其他耗材厂商而言,该如何过冬?

邹国文表示,耗材厂商一定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放弃一切幻想,真正走到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上来。要么通过苦炼内功,自主研发具有独特的产品;要么通过高瞻远瞩的资本规划,并购有发展潜力的标的。

任何一次变革都会给一些企业带来机会。在他看来,国内骨科发展有三大方向:一是“顺流而下”全面拥抱骨科的创新数字化大潮,这在国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是骨科领域划时代的变革,比如通过AI技术驱动骨科智能化,实现骨科手术的精准化,智能化,标准化,为患者带来获益也提升了医生的能力和效率。

二是“逆流而上”,攻克骨科器械领域真正的难关——材料学,真正实现上游材料的国产替代,在上游材料实现自主可控后,在成本上就具有巨大的优势,从而无惧集采的寒冬。例如国内的安颂科技就是攻破了长期被德国的赛琅泰克公司垄断关节的陶瓷材料技术。

三是“汇流入海”,就是企业间抱团取暖,兼并融合,减少低层次同质化的竞争,汇聚彼此的优势,整合市场份额。短期来看,集采会对价格造成冲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有机会让更多的患者有能力负担骨科手术,市场的渗透率会得到提升,在中国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下,相信行业经过调整和整合,未来的骨科市场仍旧非常值得期待。

对于长期被外资品牌占据的骨科医疗器械市场,集采既是寒冬也是春天的前兆,未来国产品牌有机会在价格压力与规模优势下,大幅提高市场份额,打破原有格局,蓝鲸产经将持续关注。

关键词: 药品集采 骨科耗材

精彩推送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