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 来源:证券日报
- 时间:2020-11-06 09:47:0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十四五规划中反复强调‘创新’,尤其是强调企业这类市场主体的自主创新,是中国未来健康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天堂硅谷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包雪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技的不断迭代和升级,产业就会陷入空心化,无法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离不开资本的注入,尤其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资金更是关键因素。在此过程中,创投机构应该如何赋能创新型企业,助其成长?
中关村协同创新基金创始合伙人、总经理孙次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整合各类创新要素,这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企业最终要实现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变,这一过程就需要借助创投资本的力量。
“创投机构具有推进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的天然属性。”孙次锁进一步表示,创投机构通过资本的投入,帮助企业共同创造价值,带来股权增值,再通过退出获得收益。创投机构想要最终实现股权增值,就要尽一切所能为企业赋能,为企业导入更多的技术创新、知识要素,从而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具备自有核心‘知本’的创新型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创投机构重点关注的领域和重点布局的方向。”包雪青说,创投机构的价值在于发现具备商业价值潜质的中小科技创新型企业,对其进行价值投资、价值提升与价值变现,以股权关系为纽带,协助中小科技企业对其他要素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助力科技工作者完成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转变,实现科技创新企业从“创业企业”到“公众公司”的华丽蜕变,从而助力“知本”向“资本”转变。
孙次锁表示,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要通过产业化带来生产力和价值创造,需要通过创投机构在其中起到桥梁纽带和催化剂作用,填补科技成果和市场化、产业化之间的鸿沟。促进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承担更多的国家课题和项目。
包雪青表示,创业创新与创投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双方背景不同、诉求各异,可能会在商业路径、发展节奏、阶段性目标等方面产生分歧,这就需要双方更多地进行换位思考,处理好彼此之间的矛盾,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的关系。
“创投机构要正确认识自身定位,其永远是创业创新的坚定支持者与陪伴者,要给予企业家们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并且提供他们切实需要的帮助。只有这样,中小企业的创新才能在更为宽松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成长出更多的参天大树。”包雪青说。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我国一大批长期积淀的科技成果正在被逐渐发现、挖掘、转化。但在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看来,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仍不尽如人意,“知本”向“资本”转变的速度有待提高,以强化技术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要素支撑。
这一问题应如何解决?伍超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金融支持角度看,要多元化支持技术成果的转化,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供给对实体经济多元化需求的适配性,如加快发展知识产权金融,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在直接融资方面,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持续推进注册制改革,加大金融对创新型实体企业的支持力度;从财政政策支持角度看,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帮助“知本”向“资本”转变。(朱宝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