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

  • 来源:人民日报
  • 时间:2020-09-30 16:01:02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能释放巨大内需潜力,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稳住经济基本盘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何意义?该如何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今年能否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目标?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

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保障

记者: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何意义?

蔡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从国际形势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从国内发展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国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当然,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做好应对的准备。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开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国内国际双循环也不只是简单的对外开放,而是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发展格局符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也顺应了国际期待。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既有利于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发展新动能,通过扩大内需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也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将城镇化率与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关系进行国际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城镇已成为承载人口和经济的主要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启了新型城镇化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后,我们应积极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城乡融合水平,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有力保障。

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

记者:您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是什么?

蔡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等理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城镇化战略新理念,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高度,也更适应我国的现实国情。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在更深层次上认识城镇化的规律以及城镇化与其他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关系,其关键就在于是否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只有以人民为中心、顺应发展规律的城镇化,才能提高发展的共享性和可持续性。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当通过深化户籍制度等关键领域的改革,推动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中心内容的农民工市民化。一方面,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把新增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让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庭真正融入城市,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保障性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这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有效手段和最终体现。

记者: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县城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蔡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作为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县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应加快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从当前情况看,我国10多个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过密、功能过载,小城市(约90%为县级市)和县城则发展总体滞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较弱。加快推进县城城镇化建设,既有利于承接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强化与邻近地级市城区的衔接配套,也有利于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促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可以说是既利当前、又利长远。

保居民就业底气足,有能力实现全年就业目标

记者: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就业是一个重要方面。您认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目标能否实现?

蔡昉:我认为这个目标可以完成。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已经完成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81万人,剩下几个月完成100多万人的目标应该有把握。

我国保居民就业底气足,就业比较充分,主要基于三方面因素:一是经济增速逐渐恢复,预计很快可以回归到潜在增长率的水平上,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最终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二是服务业、新成长经营主体、新兴业态、新型就业形式等也加快复苏,有助于吸纳大量就业;三是政府把就业优先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层面,公共就业服务效果明显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城镇新增就业”这个指标是一个流量概念,指的是不断创造出来的就业岗位或机会,不是净增加。这个指标能反映出我国的经济活力,而且这个活跃度非常重要。未来我们仍要全面强化保居民就业举措,首先应恢复并保持新创企业增长速度,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为多种所有制、多种业态、多种经营模式和多样化就业形式创造更好条件。其次,针对不同重点群体综合施策,扩大公共就业服务范围,提升政府援企稳岗措施实施效率,通过社会政策托底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需求。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养力度,扩大高中、高职和高校招生规模,提供技能培训及创造培训型公益岗位等。(王 观)

关键词: 推进新型城镇化

精彩推送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