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药国际化指数低 政策推进中医药加大开放力度
- 来源:中国商报网
- 时间:2021-10-18 15:48:31
近日,在2021全球服务贸易大会“国际旅游与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新趋势研讨会”上发布的“传统医药国际化”全球企业研究成果显示,我国企业传统医药业务跨国化指数低,中国品牌海外热度低。但与此同时,中医药服务贸易潜力巨大,近年来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多举措推动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提升全球竞争力。
传统医药缘何国际化指数低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研究团队对全球177家企业19470条数据进行分析,从跨国化指数、海外布局、全球品牌三个方面进行二级量化分析,完成“传统医药国际化”全球企业研究。
研究成果显示,“能力平、保护少、前车鉴、竞争烈”是我国传统医药国际化的特点。据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欣阳介绍,在研究的177家企业中,部分企业总资产高,但海外资产配置偏低,这种情况以中国企业为主。如重庆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中国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总资产额高,具有一定出口实力,但较少拓展海外市场,或未公开相关境外资产信息。除海外资产配置外,中国品牌海外热度低。在调研的177家药企中,“品牌海外热度”排名前30名里包括6家中国内地企业,占比约为20%。
“中国企业医药药物跨国化指数不高是正常的现象。”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孟立联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但总体水平不高的现实并没有彻底扭转。全国每年生产的药品上万种,绝大部分都是仿制药,且有相当部分的品种并没有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高品质的医药产业生态圈也没有建立起来。在这种背景下,医药企业走出去存在困难。
“主要原因是原来靠国内市场,很多国内企业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没有那么强的向外发展的欲望,加上对海外也不熟悉,缺乏必要的国际化人才,同时中药在海外还没有很好的临床对比体系来显示其疗效,导致国际化进展很慢。”神州细胞海内外商务合作负责人来延鲲对中国商报记者说道。
政策推进中医药加大开放力度
除中国企业传统医药业务跨国化指数低外,研究还显示,国内开放力度正在逐渐加码,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已取消中医药条款,中药产业链长,部分中药材种植和初加工已经向外转移。
“中医药走出去不仅是文化的问题,是政治、经济、文化三合一的问题。中医药走出去要有多元概念,要建立起多学科、多领域的合作。如医院、学校、企业之间的联动,政治、经济、教育专业之间的互动交流等。特别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情况下,由于中医药的良好表现,很多西方国家主动提出了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建议,对此我们应该予以注意并作以积极回应。”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旭教授表示,研究结果的发布既是对相关企业取得成绩的总结,也为未来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思考。
作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参与国际竞争的特色传统医药产业,近年来,我国中医药服务走出去也迎来政策支持。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17家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加快建设发展。今年5月,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18条具体政策措施,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向世界。
传统医药企业国际化市场潜力大
中药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与其自身命运息息相关。除政策鼓励外,国内传统医药企业也开始逐渐重视国际化市场的发展。
“这些年来,已有部分制药企业比如成都康弘等在西方国家建立了一些研究机构,成立了一些研发中心,但与西方国家药企比如阿斯利康、辉瑞等企业相比,规模和力度都要小得多。不过,这些企业的国际化部署已有显著成效。假以时日,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化将会呈现可喜的变化。”孟立联说道。
“传统医药国际化”全球企业研究成果同时给出了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建议,即建议相关企业完善布局、优化产品、树立品牌。一是制定海外发展战略和规划,加强对海外市场研究,有条件的企业可设立国际部,逐步在海外建立自己的销售、服务和仓储机构,形成海外事业群;二是重视海外产品设计研发,已有产品需根据不同海外市场需求,优化或重新设计产品包装;三是重视专利保护和产品注册,产品身份不应拘泥于药品,食品、膳食补充剂、保健品等合理合法销售均可;四是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合作或自建销售网络的方式,推动产品的海外营销,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海外消费者对企业品牌信任度,提高企业国际知名度。
“部分已经进入国际市场的中药,如京都念慈庵、马应龙痔疮膏等,因为其疗效卓著,都在海外成为网红产品,所以国际化市场的潜力实际上是相当大的。”来延鲲说道。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丁永玲表示,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核心在于中医药将成为服务人类健康的必然选择之一。中医药需要在更多维度,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规则体系、传播舆论体系中掌握话语权。特别是在后疫情时期,中医药服务贸易的行稳致远,需要以深沉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冲破困局,展示出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优势。
“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应对凸显了中医药的优势,国际上对中医药的认可越来越多,使得中医药走出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要注重品质建设、标准化建设。在加强中医药宣传的同时,注意中药材质量、中医药疗效。面对不同于中国人体质的其他民族人口,也还有一个中医药的再适应性研究问题。所以,研究、宣传、诊疗、推广一个都不能少。”孟立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