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三年亏损21亿 用户付费率不足版权纠纷不断

  • 来源: TechWeb
  • 时间:2021-05-19 10:39:39

5月1日,喜马拉雅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IPO招股书,计划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XIMA”。高盛、摩根士丹、美银和中金为联席承销商。

在国内音频市场,喜马拉雅是当之无愧的“龙头”,却没能成为音频第一股,老对手荔枝FM在去年抢先赴美上市。据传喜马拉雅此次IPO的估值或超过50亿美金,是荔枝FM上市之初市值的10倍左右。尽管如此,喜马拉雅却一直未能摆脱亏损,2018至2020年累计亏损超21亿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喜马拉雅对资本的依赖比较强,成立9年已融资9轮,寻求IPO也是希望从二级市场打开新的募资渠道。吴晓波频道官微直言,“如果不尽快IPO,恐怕接下来怎么烧钱都成问题。”

虽然已成立9年,但喜马拉雅至今未能找到更有效的变现渠道,内容方面还面临着很多版权纠纷。上市或许会缓解喜马拉雅的资金问题,但在自身经营层面,喜马拉雅仍有硬仗要打。

三年亏损21亿元 用户付费率不足

从招股书来看,喜马拉雅的营收表现可圈可点。2018年至2020年分别实现营收14.76亿元、26.77亿元、40.50亿元,2021年一季度营收为11.55亿元,同比增长65%。

相较连年增长的营收,喜马拉雅的净利润却不尽人意。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喜马拉雅净亏损分别为7.737亿元、7.733亿元、6.051亿元,三年累计净亏超21亿元。2021年一季度净亏损2.672亿元,仍未摆脱亏损泥淖。

根据招股书,喜马拉雅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用户订阅、广告、直播打赏分成和教育服务等,其中,用户订阅收入是第一大收入来源,在2018至2020年分别贡献了43.6%、46.3%和43.3%的营收。

2021年第一季度,喜马拉雅平均月活跃移动端付费用户为1390万,付费率为13.3%,比2018年一季度末的1.8%出现大幅增长。但相较于爱奇艺等视频平台20%到25%的付费率,喜马拉雅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与同行相比,喜马拉雅的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也偏低。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喜马拉雅月ARPU为58元,2019年Q4到2020年Q3,荔枝FM每季度的ARPU则维持在1200元。

用户付费率低是喜马拉雅亏损的一个原因。在招股书中,喜马拉雅也坦言,如果无法持续吸引和留存用户,并提高增加用户的付费,公司业务前景可能会受到重大影响。

内容成本居高不下 版权纠纷仍不断

从支出的角度来看,喜马拉雅连年亏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则来自高额的内容成本和营销费用。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的主营成本中占比最高的是付给内容创作者的节目收入分成和内容购买成本。其中,2018年至2020年的收入分成分别为4.58亿元、9.00亿元和12.95亿元,占比分别为31.0%、33.6%和32.0%,内容购买部分为1.23亿元1.81亿元和2.52亿元,占比为8.3%、6.8%和6.2%。2020年全年营销费用更是高达16.8亿元,占到总营收的41.5%。

尽管在内容上做了这么多的投入,过去几年喜马拉雅在版权方面的纠纷还是不断。

2013年喜马拉雅上线音频,2014年就因未经授权上线《斗罗大陆》改编的有声书被起点中文网诉至法院。此外,《左耳》、《甄嬛传》等知名IP也曾状告过喜马拉雅的侵权行为。

大V曾鹏宇曾在微博上多次控诉喜马拉雅将其新书盗版成有声书上线的情况,还揭露喜马拉雅盗版漫威和迪士尼IP,并在侵权作品中植入广告、支持打赏。而喜马拉雅的做法通常是直接删掉侵权作品,不道歉不赔偿。

企查查信息显示,喜马拉雅被起诉的数量超过1000次,被告的原因大多是因为版权,包括“著作权权属纠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等。

喜马拉雅的内容模式为PGC(专业生产内容)和PUGC(PGC和UGC的结合),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很容易滋生盗版侵权的情况。招股书显示,2020年喜马拉雅PGC、PUGC和UGC内容活跃创作者分别为2100名、4600名和515万名,收听时长上分别占比15%、33.1%、51.9%。由此可见,UGC依然是喜马拉雅内容占比最大的一块。

UGC模式的好处是内容丰富且生产成本低廉,不仅能为平台带来大量流量,还能聚集更高的人气,但伴随而来的盗版侵权风险也很高。长期下来,伤害的还是用户体验。

据悉,喜马拉雅已经在积极扶持优质内容,这从其不断增长的内容成本投入也可见一斑。但在未找到更有效的变现渠道下,高投入高营收,带来的却是亏损不断。

吴晓波频道指出,“音频的风口已经过去,在短视频的不断蚕食下,音频已没有多少红利,也缺乏更多的变现渠道。喜马拉雅巨亏,主要是受互联网新兴行业跑马圈地思维的影响,走高投入高增长的模式。如果不尽快IPO,恐怕接下来怎么烧钱都成问题。”

招股书中,喜马拉雅在风险因素中也提到,“我们过去处于净亏损状态,将来可能还会亏损。”

但这并不意味着喜马拉雅做音频就没有前途,吴晓波频道认为,“当务之急,其实应该压缩管理和营销成本,减少无效投入,这样虽然增长速度未必快,利润率却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探索教育等新业务 开源效果不理想

为了摆脱盈利困境,喜马拉雅也在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拓展业务版图。根据招股书,除了会员与订阅之外,喜马拉雅还开拓了广告、直播、教育等营收渠道。

上文已经提到,喜马拉雅的ARPU值与老对手荔枝FM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教育领域,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其旗下奇奇学英语因未兑现打卡返现而被多位用户投诉,喜马拉雅商城也因不发货、拒绝退款等问题被质疑。

2017年,喜马拉雅推出了AI音箱“小雅AI”,2018年底又上线了小雅Nano智能音箱,但在百度、阿里、小米等巨头纷纷推出智能音箱产品后,小雅音箱在用户中渐渐没有了姓名。不过在车载市场,依然有着空间。

招股书显示,在车载智能终端,喜马拉雅与特斯拉中国、通用、上汽、吉利、比亚迪、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车厂进行战略合作。数十家车企已经植入喜马拉雅的车载内容,此次IPO融资使用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推进公司的下一代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能力。

今年3月,荔枝创始人、CEO赖奕龙曾在出席的活动上表示,目前在线音频最大的红利和机会,一个是5G,另一个是IoT。事实上,这也是荔枝和喜马拉雅均在布局的方向,至于他们能否真正抓住这个机会,资本是否会为这个新故事买单,都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关键词: 喜马拉雅 三年亏损 付费率 版权纠纷

精彩推送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