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食物中毒…春运有哪些健康风险需要重点防范?
- 来源:央广网
- 时间:2020-01-16 10:32:20
一年一度的“春运”于1月10日正式拉开大幕,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春运前四天,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累计发送旅客2.8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6%。春节作为出行高峰期,人流密集极易造成疾病传播,除季节性流感、诺如病毒以及食物中毒外,对于出境游的旅客来说,埃博拉病毒、登革热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亦不容小觑。
春运有哪些健康风险需要重点防范?
记者从中国疾控中心了解到,2020年春节期间我国内地发生风险相对较高的传染病有季节性流感、人感染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另外要注意食物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等风险。
春节期间为出行高峰期,乘坐密闭交通工具、人群短时间内急剧增多以及接触频繁,将增加经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传染病的风险,如季节性流感等。今年我国季节性流感活动强,当前仍处于流行高峰期。
同时,节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发生可能性会有所增加,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等。
此外,不少国人会选择在春节假期赴境外旅行,此时应重点注意埃博拉病毒病,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道传染病,霍乱、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以及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的风险。
相关风险特征及预防措施
季节性流感
春节前后,正是季节性流感活动水平较高的季节,人员流动、密切接触,将增加季节性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传播感染的机会。
季节性流感通过飞沫传播,如近距离咳嗽、喷嚏、近距离交谈,以及接触病人污染物等均可传播,传染性很强。除发热、咳嗽、咽喉痛、畏寒等外,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等。多数人为轻症,可以自愈,但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衰竭或多脏器衰竭死亡。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防范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表现应戴上口罩、及时就医,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另外,流感疫苗接种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推荐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冬季为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诺如病毒病暴发疫情一般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或学校。假期期间,旅行团、游轮、度假中心也常有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发生。
人们通常经过以下途径感染: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将手指放入口中、接触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人症状持续2~3天后恢复。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为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主要预防措施:
注意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
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加工食物或陪护其他患者;
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食物中毒
我国食物中毒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死亡人数最多。患者常在进餐后24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腹痛以上、中腹部持续或者阵发性绞痛多见,呕吐物多为进食之食物;常先吐后泻,每天腹泻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稀便、水样或黏液便。
主要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未削皮的水果、生的蔬菜,不喝生水。
不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和野生植物。
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外出就餐时,要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出国旅行应注意防范这些疾病
埃博拉病毒病
埃博拉是一种较为罕见但后果严重的疾病,疫情通常发生在非洲的国家和地区。
人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出现临床症状或死亡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如粪便、尿液、唾液、精液等)以及被患者体液污染的物品(如衣物、床单或用过的针头)而感染,也可通过接触疫区带毒的蝙蝠及灵长类动物(如猴子、猩猩)感染。埃博拉病毒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呕吐、腹泻、腹部疼痛,或出现无诱因的出血和青紫。该疾病的潜伏期为2-21天,病人在潜伏期内没有传染性。
主要预防措施:
在有埃博拉病毒病感染风险的国家和地区旅行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吃煮熟煮透的食物,注意采取安全性行为。
应该避免接触有埃博拉临床症状的患者、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及体液、避免接触可能沾染他人血液及体液的物品、避免参加需要接触遗体的葬礼、避免接触野生动物以及野生动物的生肉。
登革热
登革热是热带及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常见的传染病。旅行者前往东南亚、非洲、加勒比海地区、中美洲及南美洲、西太平洋岛国以及澳大利亚旅游时均有感染登革热的风险。
登革热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典型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眼部疼痛、关节及肌肉疼痛以及轻度出血。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通常一周内会出现临床症状,但有时可长达两周。严重病例会出现出血、休克、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主要预防措施:
主要通过防止蚊虫叮咬来预防登革热。
常用的防蚊措施主要包括穿着长袖长裤尽量减少裸露皮肤的面积、在皮肤上和衣物上喷洒有效的驱蚊剂、住宿有空调或纱窗的宾馆、睡觉时使用蚊帐、清空有积水的容器防止蚊卵滋生。
带婴幼儿出门时,给孩子穿上宽松可覆盖手臂和腿部的服装,在婴儿车、婴儿摇篮和提篮上安装防蚊网。
不要对小于2个月的婴儿使用驱蚊剂,对儿童使用驱蚊剂前要注意产品包装上的说明。
中东呼吸综合征
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主要发生于中东地区,其中84%来自沙特阿拉伯,首代病例主要通过接触单峰骆驼感染。密切接触或共处于狭小空间可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该病典型症状表现为急性呼吸道感染,起病急,高热,可伴有畏寒、寒战、咳嗽、胸痛、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病死率高,约为34%。
主要预防措施:
到中东地区旅行者,要避免接触单峰骆驼,包括不要接近骆驼和骆驼农场,更不要触摸骆驼、喝未煮开的骆驼奶等。必须接触骆驼时则需注意个人防护,并及时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