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头条丨【兴川之才】省校合作搭桥筑巢 为人才兴川打造“强磁场”

  • 来源:四川新闻网
  • 时间:2023-04-29 11:08:40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4月29日讯(记者 张宇 实习生 张颖)人才是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力量,也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要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加快构建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推进新时代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建设新闻发布会”提出,到2025年,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基本形成,科技创新主力军集聚水平显著提升,高能级人才发展平台数量大幅增长,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全国人才竞争中的比较优势稳步增强,全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

引育高质量人才


(相关资料图)

“头雁引领” 激活“雁阵效应”

走进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一幅湖心生态成势,湖畔创新成林的画卷正徐徐展开……随着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厦门大学四川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省校合作平台纷纷在川布局,为创新人才来川发展提供了可靠平台,逐渐成为四川加快建设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的“强磁场”。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有利于高水平人才的聚集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作为四川省校合作第一个落地四川的科研机构高校院所——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在川走过的7个年头里,研究院从3个人的创始团队到集聚起各类创新创业人才400余人……在全省加快构建人才发展雁阵格局的驱动下,为形成省校合作创新平台集聚协同效应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头雁引领,雁阵齐飞。对此,研究院积极着手搭建“雁阵式”的团队梯队,专攻首先引进头部专家。“头雁来了,雁群也就来了,研究院最初的人才集结,就是这样开启的。”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的研究院,全职聘用320余人,硕博人才占比超70%,海外人才占比近20%。

筑巢引凤亦要固巢养凤,研究院在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齐头并进“外部认可”和“内部保障”上齐头并进,“自建院以来,自主培养了国家级人才5名,四川省级人才2730名,市级人才13名,天府英才计划人才190余名,全院员工入选各类人才计划占比超过50%。”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厚植人才沃土

人才与区域发展“双向奔赴”

构建人才发展雁阵格局,集聚创新人才,离不开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与政策的有力支撑。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骨干人才激励保障计划是研究院走出的重要一步,保障20余名博硕士、高级职称等青年骨干人才基本年薪,解除科研人才后顾之忧。用足省市区人才保障政策,专人专职为人才做好落户、安居、教育、医疗“一站式”服务,为保障人才发展行稳致远。

2022年清华大学 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春季论坛

目前,研究院已有90余名人才通过人才绿色通道购房资格在成都购房安家,30余名人才通过“重点企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通道的解决子女入学入园,还有地方政府提供科学城过渡性人才公寓有近百套科学城过渡性人才公寓,这些都为研究院引聚人才送来了“及时雨”,注入了“强心针”。

“下一步,我们将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依托清华大学等高校优势学科教育资源,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着力打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努力营造‘引得进、留得住、过得美’的人才环境。”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用省校合作平台引育创新人才,逐渐成为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的具体实践之一。广纳英才,四川省将继续打出引才“组合拳”,建强高能级平台,以集聚科技创新人才,着力破解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难点堵点问题。同时发挥特色产业的聚才作用,实施“经纬人才”计划等工作,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机衔接。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供图

关键词:

精彩推送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