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焦点:激活“第一生产力” 资阳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 来源:四川新闻网
- 时间:2022-11-01 20:58:38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资阳11月1日讯(记者 杨颜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技创新活力涌,科技创业力量强。在资阳,创新是城市骨骼中的基因,是城市肌理里的血脉。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资同城化等重大历史机遇下,全市科技工作以“夯基补短、育苗壮干”为重心,着力“建平台、育主体、优环境、提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成资协同创新中心
推动创新平台提档升级
科技赋能促发展,创新驱动显成效。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资阳机车获批四川省大中型曲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牙易在线获批四川省口腔材料与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牙谷科技创新研究院”挂牌成立,“乐至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建)”成功获批。全市省级平台载体处于持续增加的状态。
科技创新平台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加速器。如何推动创新平台提档升级?资阳全力推进高新区“以升促建”,扎实推进省级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为创新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一份骄人的成绩单颇具说服力: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认可实验室3个。拥有省级孵化载体3个,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其中四川省口腔材料与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全国首家“口腔材料与器械类”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创新引领型国家高新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加快建设,两大创新发展主引擎加速成势。
推动创新主体提质扩量
科技创新要让企业“唱主角”“挑大梁”。
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处在创新一线,创新需求敏感、愿望强烈,是创新的主体。抓科技、抓创新,最根本的就是要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只有企业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才能让区域创新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记者了解到,资阳不断建立完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库,实施创新主体梯次培育计划,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截至2021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35户,较上年增长35.6%;科技型中小企业118户,较上年增长140.8%。今年底,高新技术企业数有望突破70户,同比实现翻番;评价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有望突破220户,同比增长87%;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126亿元。
另外,在推动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方面,当地通过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开展专题辅导、邀请专家现场“把脉”等方式,指导企业研发经费“应统尽统”、“颗粒归仓”,并持续加大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力度,推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连续5年实现正增长。2021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4.8亿元,比上一年增加1亿元。2021年资阳还被评为“全省研发投入工作先进市”。
推动共建成德眉资创新共同体
创新资源不足、创新主体质量不高、创新人才难以聚集,如何破题?资阳积极融入成都都市圈协同创新,以成都的“科技温床”哺育资阳产业。
2020年9月,资阳与成都共建全省首个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成资协同创新中心,这是成资科技同城化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该中心致力于将成都理念、成都资源向资阳延伸,扮演着成资科技协同发展的“红娘”角色,为资阳市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牵线搭桥。
为企业降低成本、改进技术提供精准的科技服务,开展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协调对接开展科技招商……两年来,该中心加速推动成资科技合作项目和科技成果在资阳的落地转化,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户、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为希晨再生等资阳企业规划设计技术路线、寻找技术突破点;助力高新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5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00余户,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融资1000万元。
同时,用“成都渠道”开展科技招商,促成重庆贝纳吉超低温液氮存储项目在高新区落地投产,引入铭森医疗等12家企业落户资阳;还以“成都理念”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先后辅导中车公司铁路机车曲轴申报全国单项冠军产品,辅导安岳柠檬产业技术研究院创建四川省新型研发机构。
此外,不得不提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不断优化着创新生态,为科技发展持续加码。 “双十条”政策、“科创十二条”政策、着力打造“一城一谷两基地”、积极推进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改革、启动开展市级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在资阳,正在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正在把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逐步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田地”,科创事业阔步前行。(图片来自资阳市委宣传部)
关键词: 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