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点-【四川书画地图•知识闪卡】雅安篇丨《巴郡太守樊敏碑》:东汉时期碑刻书艺代表作之一
- 来源:四川新闻网
- 时间:2022-08-31 15:44:22
(资料图片)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巴郡太守樊敏碑》,又称《樊敏碑》,碑在雅安芦山县沫东乡石马坝。刻于东汉献帝建安十年(205年)。碑通高2.92米,宽1.23米,厚0.26米。碑嵌峙于巨石龟背上。此碑篆额题“汉故领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12字,为大篆体,字迹清晰完整,碑身刻汉隶八分书,22行,行9字,全文共计558字。宋代赵明诚的《金石录》、洪适的《隶释》中均有著录。国家图书馆藏明末清初拓本。
《巴郡太守樊敏碑》立于荒僻山间,保留着一种古朴天真的山林野趣。结体化规范横扁为方纵。点画尽量缩短长波雁尾,用笔饱含篆意,并多以圆转代方折,颇有楷书笔意。碑文书艺精湛,与著名的《郙阁颂》风格相近,皆以肥胜,以拙胜,笔画短而丰满,妙处在于形短而气长,空灵逸宕,布置巧妙,错综变化,字体厚重华茂,形拙而神巧,整篇文字布白绵密,颇有气势,在汉隶中当属大器之作。
东汉末年,碑刻书迹宏富,气象万千。《樊敏碑》作为方正古朴一路的代表作之一,历来受到金石学家们的推崇,成为传世汉隶名碑。该碑是中国书法重要碑目之一,东汉时期碑刻书艺代表作,中国汉代书法重要代表之一。
《巴郡太守樊敏碑》及书者刘盛介绍
《巴郡太守樊敏碑》碑文内容记叙樊敏家族世系源流、东汉时代动乱情况和四川地方史事,还记录了樊敏与古代少数民族青衣羌、哀牢夷的密切关系,是上古史、民族史、地方史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实物例证。碑阴一段镌刻文字为北宋芦山县令丘常的书跋,记叙他发现和扶植樊敏碑经过;碑阴下段镌刻为南宋县令程勤书跋,仍为记叙其发现和扶植樊敏碑经过。
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书法遒劲古逸。”马一浮称此碑:“方劲类梁鹄、中郞,体势渐变矣。”杨守敬评此碑:“石质粗而锋芒多杀,无从定其笔法之高下,而一种古穆之气终不可磨灭。”评价最高者是康有为,称此碑隶书“如明月开天,荷花出水”,推崇为“干禄上上品”。
传此碑书写者为雅安刘盛(字息懆)。康有为《广艺舟双揖》称:“樊敏碑为刘懆(刘盛)书,虽非名人然已工绝如此”。马一浮称:“石工能书,亦后世所无也”。
刘盛,字息懆,汉嘉郡青衣县(今芦山县)人,东汉末雕塑家。他的石刻艺术雄浑大气,粗犷生动,神形兼备,构思独到,尽展汉代精湛的工艺技巧。存世作品有著名的樊敏阙、高颐阙、王晖石棺、赵仪碑,这4件作品均可称汉代国宝。
资料来源:唐林《四川美术史》及相关文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