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料】博物馆有“画”说②|这些东汉蜀地风俗“画” 还原一个烟火气十足的天府之国

  • 来源:四川新闻网
  • 时间:2022-08-18 16:59:10

开栏语


(相关资料图)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俯仰上下五千年,中国书画艺术始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传递中国精神,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在四川,书画艺术有着深厚的传统。5月23日,以“文化传承 强国有我”为主题的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正式启动。“文化传承 强国有我”,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体现,是青年人的担当和信念。

为更好地传承传习书画艺术,展现“笔墨四川”的魅力,即日起,四川新闻网推出《博物馆有“画”说》栏目,联合四川各大博物馆、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精选部分馆藏书画精品,通过手绘动画+视频的呈现形式进行阐释、解读,带您踏破时空,跨越历史长河,领略璀璨千年的笔墨之美。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8月18日讯(记者 李雪艳)记录美景萌物、生活点滴,对我们来说,就是举起手机拍上一张照片这么简单。可在没有相机的古代,人们是如何记录自己的生活呢?我们在成都博物馆找到了答案。

成都博物馆收藏着一批精美的画像砖。画像砖是盛行于汉代的丧葬艺术。带着留恋与想象,墓主人将丰富多彩的世俗生活和令人向往的神仙世界,都雕刻在画像砖并封存到墓室的墙上,却在不经意间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因其题材内容广泛和表现形式的多样,被专家视为“研究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硬核照片”上记录蜀人制盐全过程

“在我们成博二楼的展厅当中,就陈列着一块东汉时期的盐井画像砖,它悄悄地向我们诉说着两千多年前,蜀人开凿盐井,开采井盐的故事。”在讲解员颜彧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这张力透千年的“硬核照片”——东汉制盐画像砖。

透过展柜的玻璃,蜀地制盐的盛况便展现在这方小小的画像砖上。高高的井架矗立着,井中有高架,架上安有辘轳,上面系着长长的绳索,架分两层,每层站2人,正用力向上拉着盛满盐水的桶并将盐水注入右侧盆中,然后经笕筒流入盛盐水的缸里,最后放入盐锅内煮。视线转移到右方,灶上一字排开五口盐锅,有一人摇扇助火,灶膛里火焰熊熊,灶后还有通气的烟囱。顺着往上瞧,山麓上有二三人背负重物,是盐工在运送煮好的盐。

在美术史学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唐林看来,东汉制盐画像砖是汉代具有特色的美术品,所画山峰、林木、野兽与猎人,符合后世所谓“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这种比例要求。画像砖宛如一幅早期山水画,因此藉此砖可考察东汉山水画的面貌,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它画像砖相比,就尤为宝贵了。

小小的画像砖勾勒巴蜀历史文脉

对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的食盐,为什么东汉的蜀人要记录制作它的过程?别看如今的食盐毫不起眼,但在古代,盐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而采盐业的发达,无疑是当地经济繁荣发达的作证。“这块砖是我们馆里的一级文物,它非常完整、立体、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井盐生产的全过程,展现当时巴蜀地区井盐生产工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成都博物馆策划研究部主任、副研究馆员魏敏介绍,“实际上,巴蜀地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天然气煮盐的地区,这块画像砖也实证了当时巴蜀地区井盐生产的繁茂。”

20世纪,成都出土了大量的东汉画像砖。据统计,目前在成都地区出土的画像砖已涵盖了50余种不同的题材。这里有“天府之国”的沃野千里:庄园生活画像砖上,猎人山间猎鹿,妇女在家织造,酿酒器物齐全,猪狗鸡鹅围绕;这里有“锦城丝管”的时尚安逸:歌舞宴乐画像砖上,舞者翩沓、乐者鼓瑟、歌者引亢,其乐融融。这里有“列备五都”的繁华热闹:市肆画像砖上,市井街道上各类人物行走、推车、交易,市墙、市门的设置,正是蜀郡太守李冰所设“市”的真实写照……

只有了解过去,才能走向未来。这些小小的画像砖,让两千多年后的现代人能穿过时间的迷雾,窥见一个烟火气十足的蜀地。敢为天下先、勤劳又包容……这些巴蜀地区发展中勾勒出历史文脉,逐渐成为四川人的文化基因。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的今天,激励着我们展现更多的时代风采和更大作为。

相关报道:

博物馆有“画”说①|穿越历史时空 在四川博物院遇见张大千

关键词: 天府之国

精彩推送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