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蜀道 再跨越】阿坝丨从“出行难”到“通达八方” 阿坝壤塘交通“破茧成蝶”
- 来源:四川新闻网
- 时间:2022-04-27 09:48:23
优美的壤塘公路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阿坝4月27日讯(记者 张宇)“这是我们县的首条柏油路村道。”近日,壤塘县南木达镇泽祥村,一条亮蹭蹭的柏油村道路引得游客们赞叹不已,泽祥村村民班木初自豪的向大家介绍道。
泽祥村通村公路是壤塘县“四好农村路”示范路中的村道示范路。道路全长3.712公里,总投资610余万元,于2020年5月建成通车。泽祥村康旭小组119户农牧民因路而洋盘起来。
从通村柏油路到脱贫天路,从幸福大道到网红棚洞,这正是壤塘交通“出行难”到“通四方”的有力印证。
近年来,在国家交通运输部定点帮扶下,壤塘交通在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上下“狠功夫”,把一条条农村公路建成了群众的民心路、安全路、产业路、致富路,并于去年成功创建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九倒拐
国道227(壤塘县出城段)
构建路网 打破发展瓶颈
壤塘又名壤巴拉,藏语意为“财神居住的地方”,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关山险阻、交通闭塞。“以前,从村里到县城,只有一条‘羊肠道’,还要翻越海拔4000米的‘尕卡岭’。”南木达镇南木达村老人蒲瓦特回忆起曾经的路“痛”仍旧唏嘘不已。破解成了世代壤塘人共同的期盼。
1957年,壤塘第一条公路可壤路(可尔因至壤塘)动工,由此拉开了壤塘交通建设的序幕。数十年来,在一轮轮交通大会战中,水泥路、柏油路,穿越高山峡谷,延伸到千家万户。农村公路也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变“畅”。
目前,壤塘县公路实际通车里程约达1015公里,县际、镇村互联路网基本搭建,已形成国道317、国道227等5个对外干线公路出口,上南路贯通国道227线和省道453线,形成了县域内环线。
交错的交通路网连通城乡,缩短了时空距离,也打破了发展瓶颈。“壤塘到成都要3天,现在只需要8个小时。”经常往返壤塘、成都两地的客运司机俄军明说,现在方便了很多。
国道227(壤塘县尕卡岭段)
壤塘县中南路(壤塘县中壤塘镇至南木达镇公路)
健全客运 群众家门口上车
4月25日,茸木达乡巴尔依村民谢尔拉,在村口招呼站等公交车,准备上县城买蔬菜种子,“以前上趟县城,不容易,到处找车,返回也是问题。”
路通了,客运车自然不能少。为解决群众“赶车难”问题,从2013年开始,壤塘县先后开通蒲西、上杜柯、南木达、宗科等6条公交线路,配套建设旅游集散中心5个、公交站(牌)12个、招呼站(牌)23个,公交车辆8台,发展农村客运车辆25辆。
茸木达公交线就是其中之一,该线连通茸木达、南木达等多个乡镇,切实解决了周边5000余名群众的出行问题。“现在公交车一天一班,早上上县,下午回村,赶车越来越方便了”谢尔拉说。
壤塘县农村公路村村相连、交织成网,农村客运班线通村达镇、安全便利,打通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在2016年和2019年,壤塘分别提前实现了100%乡镇、100%建制村 “通硬化路、通客车” 的“两通”目标。
壤塘县石里乡二戈武村通村硬化路
壤塘县新建的入户村道
路产融合 村民致富有希望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建设一头连着党委政府的关心,一头连接着群众的殷切期望。
曾经,受交通制约,中壤塘镇面临着产业单一、好货难销的窘境。随着国道227线全线贯通,壤巴拉文化旅游4A景区建成,旅游业兴起拓宽了该镇增收渠道。
壤塘村率先搭上“致富快车”,成立了云端畜牧专业合作社、云端酒店等多个村集体经济,逐步创立了壤巴拉云端品牌,2020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7.67万元。
随着壤塘道路愈发“四通八达”,新产业、新就业不断涌现,农牧民的腰包也更鼓了。“四好农村路”创建既“刷新”了群众的出行体验,也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使壤塘同步实现了脱贫摘帽。”壤塘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道路的连通,有效盘活了农村资源,“交通+”的综合效益不断释放叠加。壤塘建成了“4+1产业园”、7个农业产业基地、144个专合社、46个传习所、4个A级景区,助力乡村基本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巩固脱贫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动能和支撑。交通已然成为助力壤塘脱贫奔康、实现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关键词: 破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