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不一young】用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内江“85后”村支书带领群众发展白乌鱼养殖
- 来源:四川新闻网
- 时间:2022-04-18 17:42:41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内江4月18日讯(熊强 李永琴)4月的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芍药花竞相盛开,美景如画,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花游玩。“以前没有人来我们村旅游,现在不一样了,村里的产业搞得好,黄桷桥村也成为旅游景区了。”谈起村里近年来的变化,丁胜利感触很深。
内江“85后”村支书丁胜利
今年35岁的丁胜利是黄桷桥村的村支书,同时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近几年,丁胜利通过发展白乌鱼养殖,带动当地村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回乡养殖白乌鱼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丁胜利是黄桷桥村4组村民。2005年,18岁的他背着行李远走他乡,到过昆明、深圳,修过货车、贴过车贴,也开过早餐店和手机维修店,尝尽“生活百味”。
2013年春节,丁胜利回乡探亲,“一次聚餐时,一个朋友无意中提到白乌鱼价格比较贵,提议我回来养殖白乌鱼。”丁胜利回忆说,朋友的提议让常年漂泊在外、时常思念家中父母妻儿的他萌生了回乡养殖白乌鱼的想法。
想着自家有两口鱼塘常年荒废着没用,丁胜利便找到父亲商量,坦承想回家养殖白乌鱼。“你想做,就放手去做吧。”在得到父亲的支持后,丁胜利更是信心倍增。当年,丁胜利便回到黄桷桥村修建了2亩鱼塘,投了1万多元,买了5公斤多的种鱼、数万只白乌鱼苗,以及抽水机和氧气机。
白乌鱼
“3个月时间,就卖了8万多元。”第一年养殖就取得了成功,可观的收益,令丁胜利喜出望外。2014年,丁胜利一鼓作气扩大养殖规模,又购买了2万多元的白乌鱼苗。
但在第二年,丁胜利就栽了跟头。
由于缺乏经验,在一次给鱼塘消毒的过程中,丁胜利多放了药水。“不到半个月,所有的白乌鱼全都死在了鱼塘里。”
为了学好白乌鱼的养殖技术,丁胜利抓住机会,积极参加市中区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的农业种养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职业经理人培训。
怎样定期消毒、如何预防疾病……随着丁胜利懂的知识越来越多,2015年,丁胜利再投入1万多元,买了近50公斤种鱼、10余万条白乌鱼苗。
靠着科学的养殖方法,丁胜利这一年所赚取的利润突破了10万元。
2016年,丁胜利成立了瑞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目的是让同村村民能加入进来,以资金或者土地的形式入股,共同致富。至今,合作社已吸纳163余人加入,提供了18个就业岗位。
当选村支书
用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4月15日,瑞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鱼菜共生”大棚内一片生机盎然,水池里成群的乌鱼畅游嬉戏,池边种植槽里的各类绿植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管护栽种的芹菜、空心菜、薄荷……
2021年,瑞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鱼菜共生”模式,实现种养殖生态循环。
内江市市中区瑞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鱼菜共生”大棚
据了解,“鱼菜共生”大棚是一种智能化循环种养系统。鱼池里的水经水循环系统流进种植槽,鱼的排泄物和饵料残渣经微生物分解,转化为蔬菜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蔬菜将养分吸收完毕,净化后的水再次回到鱼池中,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生态循环系统。“对比传统养殖种植,‘鱼菜共生’系统减少了用土需求和种植、养殖过程的环境污染,实现了零排放,是一种可持续循环型的低碳生产模式,同时满足了消费者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丁胜利介绍。
如今,经过几年的发展,丁胜利的鱼塘已经从2亩扩大到70余亩,从最初的5个鱼塘发展成现在的60多个鱼塘,成品鱼产量达到了10万斤,销售额达到200余万元。白乌鱼养殖成了村里乃至全镇的特色养殖业,丁胜利也成了村里的白乌鱼养殖技术专家,不少养殖户都是从他手里学习的技术。
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白乌鱼养殖基地
2021年1月,丁胜利获得村民和党组织信任,当选黄桷桥村村支书。
如今,黄桷桥村成为全市有名的白乌鱼养殖村,今年初,黄桷桥村两委依托白乌鱼产业,结合交通区位优势,以“专合社+村集体”模式,通过土地入股项目,引进优质业主,打造了“食有田”农文旅融合综合体,在深耕白乌鱼产业的同时,使村集体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壮大,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就业,实现共同致富增收。
“自营业以来,‘食有田’家庭农村吸纳了周边17名村民就业,每逢节假日及周末等人流量大时,农庄还为村民临时提供额外的非固定用工岗位。”丁胜利介绍说。
看着漫步在村道赏花的游客,丁胜利不由地说:“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能和家人在一起,后来产业有了发展,又想着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发展,现在则要再提高思想认识,把整个村都搞好,为乡村振兴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