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不一Young】泸州|返乡创业大学生刘凡:闯出柑橘种植的“一片天”
- 来源:四川新闻网
- 时间:2022-04-17 21:50:00
刘凡观察水果长势
种植基地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4月17日讯(记者 何佳欣 实习生官悦)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柑橘树开始生长新梢并进入花期,4月17日,在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金秋农夫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内,农户们正按照技术要求对柑橘树开展病虫害防治。一旁,一个带着眼镜、十分斯文的年轻人正认真指导农户作业。
他叫刘凡 ,2010年,通过高考跃出“农门”,离开古蔺县太平镇一个小乡村,成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里工程造价专业的大学生。那时,家人和乡亲们都以为,刘凡这辈子不会再回农村了,他会像很多大学毕业生一样,留在大城市,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然而,2015年,刘凡选择了返乡创业,并于2018年贷款60万元在太平镇九龙村流转土地流转216亩,走上了职业农民之路。“古蔺县的柑橘品质这么好,我想让全世界都知道!”他笑着说。
放弃稳定收入
他返乡种起水果
2010年,刘凡考上了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和大多数学生一样,带着憧憬,以及父母的期待,离开农村,到了成都这个大城市。毕业后,他成功进入一家网络公司上班,有着一份不错的稳定收入。“但工作一年多,却始终没有归属感。”
2015年,刘凡与在四川农业大学读书的同学交流中,聊到了农业的发展前景。“那时候,家乡脱贫攻坚事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农业又是一个朝阳产业,有很好的政策扶持,可以试试。”交谈中,刘凡萌发了返乡创业的想法。
最初,刘凡成立了一个农产品销售公司,专营脆李的销售。销售中,他注意到,农户们基本都按照土方法进行种植,脆李的口感好,品相却不好,缺乏科学种植技术的“加持”。
认识到这一点后,刘凡自筹资金50余万元,10余次组织农户到成都、湖北、重庆、云南、广西等水果产业发达地区学习科学的产业发展理念和先进水果种植技能,并与四川农业大学进行校企合作,成功申报四川省科技扶贫项目。“川农的老师组队过来指导农户种植,两年过后,脆李品相变好了,每斤售价也增加了0.5元。不仅村民、游客们喜欢,水果商们也很青睐,每到脆李成熟季节,客户都络绎不绝。”
返乡三年的时间里,刘凡参与了多项水果种植扶贫项目,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在对全县26个乡镇268个行政村开展实地调研中,他嗅到了“商机”。
刘凡的家乡九龙村,处在半高山地区,产业单一,农业种植全靠“望天水”,土地产出效益低。但好处是,这里平均海拔450米,气候和土壤特别适宜柑橘种植。于是,刘凡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施行土地流转,种植柑橘。
刘凡和农户采摘水果
刘凡在地里工作
付出终有收获
小小柑橘也能做出“大文章”
2018年3月,刘凡贷款60万元在太平镇九龙村流转土地216亩,新建了当地首个优质杂交柑橘科技示范基地,引进了春见耙耙柑、爱媛38号果冻橙、金秋沙糖桔。创办了古蔺县金秋农夫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水果种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虽然生长在农村,但刘凡从未从事过农业生产实践,对农业的认识此前仅停留在书本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与他本没有任何交集,对于种植果树,他更是个“门外汉”。
那时,家里人对于返乡创业的刘凡也不理解,父母曾生气地质问他:“好好的大城市不待,非要回来,创业失败怎么办!”除了来自家人的压力,不少村民也在私下议论:“连田都不会种,能发展出个什么产业?”
因此,最初只有17人加入到合作社。大部分的村民还是抱着观望的态度。“以后亏本了,都没有人来赔。”
面对质疑,刘凡也不气馁。拜访农户、走访学习、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共同种植果树……为了突破柑橘种植的技术难关,刘凡边学边干,一边购买书籍、教程自学,一边虚心向果农和专家请教,土地平整、栽苗、使用有机肥、修枝、嫁接、治虫、施肥、套袋等环节,他都亲力亲为,经常从早上7点,忙活到夜里12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的学习和试验,刘凡先后攻克了春见种植“不结果、掉果、冻果、果软、果酸、黄化”六大技术难题,创造了三伏天定制苗木成活率高达98%的产业发展奇迹。
曾经九龙村一大片的荒地,在刘凡的努力下,长成了茂密的果林,家人和村里的农户们也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短短一年的时间,合作社发放土地流转金和劳务费60余万元,就地安置就业30余人,示范带动周边村镇1000余户农户发展水果种植30000余亩,为当地创造财富5000余万元,合作社成员也增加到了103人。
发展农业不求大但求精
未来将走“全链条”式发展之路
“吃起来又甜又化渣,味道真的不错!”每年2月份,在耙耙柑成熟期,都会有络绎不绝的游客们穿梭在合作社基地里,边品尝边将采摘下的耙耙柑一颗颗放进果篮。金灿灿、黄澄澄的果实垂满枝头,在翠绿的枝叶间格外显眼。
刘凡说,基地的耙耙柑细嫩化渣,味道甜美多汁、口感饱满脆嫩,颇受游客喜爱,经常还未正式上市就被预订一空。
“本来果园种植了三个品种,但为了便于统一管理,今年我们统一对刚投产的金秋砂糖桔和爱媛果冻橙实施了高阶换种技术,统一改种为适宜该地区发展的春见耙耙柑品种。”刘凡介绍道,他们对果园里的耙耙柑使用留树保鲜技术,可以将果实采收期控制在十二月底至次年四月,延长鲜果供应期,错开与当地甜橙集中上市季节,减轻采摘、运输、贮藏等压力,可以有效增加收入,缓解销售压力。
据了解,基地里的216亩春见柑橘今年年初挂果,预计产量6万斤,明年进入丰产期后,预计产量15万斤,按照7元每斤的市场价,销售收入能达到105万元。
返乡创业的这几年,刘凡不仅增长了见识,开拓了眼界,对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振兴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农业是个见效慢、且投入大的行业。因此,要先做好规划,选择适量规模进行种植,不求大,但求精。”
如今,看着曾经的一片荒山变为万亩果园,刘凡觉得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我希望通过政策引导,能有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让农村成为大家愿意回来的热土。”
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刘凡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和团队打算成立一个社会化公司。“现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产业发展不能再单打独斗,需要多方合作、信息互通、整合资源,抱团发展,走‘全链条’式发展之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