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日记】“藏粮于技”的富顺实践
- 来源:四川新闻网
- 时间:2022-04-15 19:42:46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自贡4月15日讯 (记者 徐昭磊 摄影报道)4月15日,小雨转阴,自贡市富顺县代寺镇。经过一夜的风雨洗礼,李子村的100亩稻田已是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秧苗的清香。“真是一场好雨。”驻足在稻田边,代寺镇农技中心工作人员聂臣友一边仔细查看移栽的秧苗,一边自言自语。
“这批秧苗早在3月底就开始陆续移栽,预计在4月20日之前全部完成,然后开始施肥、防病虫害等管理工作。” 聂臣友说。在他的身后,稻田中矗立的 “隆平高科新品种展示基地”几个红底白字分外醒目——这里是富顺县和隆平高科共同打造的100亩水稻新品种发展示范基地。
富顺县再生稻历史悠久,面积及总产量全国第一,生产技术水平全国领先,目前,富顺再生稻面积约占全省再生稻总面积十分之一,产量约占全省再生稻总产量八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再生稻之乡”。2021年,全县再生稻有收面积45万亩,总产量达到7.29万吨。袁隆平院士曾给富顺题字:“富顺,再生稻之乡”。
聂臣友查看秧苗
1988年,聂臣友考入代寺镇农技站,在农技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对代寺镇的水稻种植如数家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代寺镇开始种植再生水稻,一种两收,有效减少劳动投入的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产量。”在聂臣友的记忆中,种植再生稻,是水稻品种改良进程中的一次巨大飞跃。聂臣友直言,如今水稻的亩产量从改种再生稻前的每亩300-400公斤,到现在的每亩800-1000公斤,还得益于科技的力量。
走进位于李子村的代寺镇智慧化育秧中心,俨然一个高科技的智能 “温室”。从调光到控温,从播种到喷淋,从空间到地面,都是智能控制。
“这里培育出的再生稻秧苗,将移栽到田里,再由政府统一提供化肥、统一管理。”聂臣友说,这就是富顺正在推行的统一规划、统一施肥、统一技术、统一用药、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标准化生产模式。
代寺镇智慧化育秧中心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
2020年,富顺县与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签约《再生稻研发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隆平种业富顺再生稻研发中心,研发“中稻+再生稻”项目,聘请全国知名水稻专家与隆平高科、富顺县的科技人员组成水稻专家大院,为富顺“中稻+再生稻”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科技研发与示范推广,为打造“富顺.再生稻之乡”、富顺再生稻米知名品牌建言献策。
近年来,富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富顺采取同步规划、分区建设、梯次推进建设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先后编制出台《富顺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等园区规划和《富顺县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发展扶持办法》;通过“建基地、搞加工、树品牌、强融合”协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在五大园区框架下已规划园区核心区。
水稻新品种发展示范基地
今年,富顺还将继续用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新建农事服务中心、稻粱烘干中心和稻粱大数据中心,加大与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大、隆平高科等院校企合作。
在李子村的,不久前用无人机播撒的种子已经开始出苗,科技的应用让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接下来,无人机、信息技术将在在施肥、病虫害防治、管理、销售等过程中逐步配套和投用,生产效率还将大幅度提升,李子村的未来可期。
用科技擦亮“富顺再生稻”的金字招牌,这也是“藏粮于技”的富顺实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