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不一Young】眉山|“985”学霸返乡种“金果果”,在橘香里寻致富“蜜诀”

  • 来源:四川新闻网
  • 时间:2022-04-12 16:29:27

刘沈厅讲解简易滴灌技术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4月12日讯(记者 乔永祯 实习生 官悦)四月,柑橘树枝头挂满了洁白的橘花,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甜蜜的香气。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李山村沈厅家庭农场内,工人们正忙着修枝、防治病虫害。不远处,一位戴着黑框眼镜,充满书生气的年轻人正用自主研发的简易滴灌系统施肥。

丰收时节刘沈厅在采摘柑橘

他叫刘沈厅,李山村沈厅家庭农场的农场主,是一名集学霸、名校、高学历与农民等“关键词”于一身的乡村青年。自2016年返乡创业至今,刘沈厅在李家村流转土地220亩,成为眉山市首位拥有985高校硕士学位的职业农民。从农业“门外汉”到“土专家”,他克服多项柑橘种植难题,将自家果园打造成为示范样板,成为当地柑橘种植致富“领头羊”。

乘农村改革之风

青年游子毅然返乡创业

1989年出生的刘沈厅从小便是父母眼中的骄傲。200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刘沈厅研究生毕业,先后获得了留校任职和出国深造的机会 。在村民看来,刘沈厅是有出息的孩子,一毕业就顺利端上了“铁饭碗”。但这次,他决定“叛逆”一回,辞职回乡创业。

原来,在2013年母亲节前一天,刘沈厅接到噩耗,母亲突发脑溢血去世,没来得及好好道别,最亲近的人就离开了。母亲的离世让刘沈厅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萌生了返乡创业、扎根故土的想法。“当时回乡,正好遇上彭山区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农村改革运动,有很多土地流转的经验和做得还不错的特色农业基地,我想趁这一股改革‘热潮’,在这边故土大展拳脚。”

俯瞰柑橘果园

创业第一年,刘沈厅和父亲拿出全部家当,在李山村流转了130亩土地,当起了果农。“父亲嘴上说着反对的话,但却默默支持着我。”刘沈厅笑着说。

刚回乡的刘沈厅像是初出茅庐的“毛小子”,在他看来,农业是最简单的。“父辈世代与泥巴打交道,我请个会种植的人来照看着,种植就没啥问题了。我就跑市场,找销路,把东西卖出去不就赚钱了!”于是,2017年初,刘沈厅请来了当地知名的“土专家”,全权负责技术和生产,并分别在地里种下了80亩猕猴桃和50亩柑橘苗子。

“学霸”与“农民”

也能碰出不一样的火花

一切似乎都进行的很顺利,然而,四月初,80亩猕猴桃却生病了。“半米高的树苗突然就枯萎了,起初我还以为是被虫咬了,但是刨开泥巴才看到根都烂完了。”刘沈厅他请来区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检查完才知道是有机肥的质量出了问题,导致猕猴桃苗烧根,80亩的苗子,一株也没有保住。

这次事故给了刘沈厅当头一棒,但他并没有放弃。他拔掉枯萎了的猕猴桃苗,用从政府协调来的30万元贷款,在地里重新种上了晚熟柑橘春见。“种上柑橘之后,我明白种植方面还得靠自己,交给别人不放心。”为了不重蹈覆辙,刘沈厅积极参加技术培训,拜访农科院柑橘专家,全力钻研柑橘种植技术。本身就是学霸的刘沈厅在农业方面也展现出了他的优势,很快他便掌握了柑橘种植规律。

2018年初,农场的一片柑橘树突然出现叶子枯萎,“我爸和雇佣的老果农们根据经验都判断是炭疽病,但我认为不是病菌感染,是红蜘蛛吃空了叶子的叶绿素,需要用专门的杀螨剂。”于是,刘沈厅背着五六十斤重的喷雾器打药,一两个星期过后,叶片逐渐变得干净。他的父亲和老果农们不禁称赞道:“年轻人还是有一手!”

在这片柑橘园里,刘沈厅不断在柑橘种植上下功夫,连续攻克了多个困扰柑橘种植的难题。研究出了简易滴管和简易大棚应用等一整套柑橘管护方法,先后获得了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我的这些小发明都是很接地气的,不能只是刘沈厅能用,要大家都能用才行!”刘沈厅告诉记者,他的初心就是让大家用小成本产生高效益,让柑橘产业发展得更好。

“去年我们又实践‘遮阳网+薄膜’保温防冻的方法,效果还不错。” 刘沈厅偶然从一户果农得知了用遮阳网保温防冻的经验,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和案例,实践应用到农场,坏果率也下降到了2%。“这个对于种植过冬水果春见来说属于成本低的办法,在霜冻或者阴雨对果子的防护效果很不错,可以多多宣传下。”刘沈厅笑着说。

一年好景

最是橙黄橘绿时

目前,刘沈厅的农场规模达到了220亩,每年柑橘产量在30万斤左右,年销售额能达到100万元。从学霸到职业农民,刘沈厅的故事传遍了家乡,许多果农慕名而来学习,刘沈厅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指导大家科学种植。

要种好果子,也要卖好果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植柑橘,销售也成为了一个问题。“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我们打造了公益性 ‘数字农业服务平台’,让政府、果农、人才和客商实现无缝对接。”刘沈厅介绍到,这个平台就是果农和客商信息沟通的桥梁,既能帮助外地客商知道哪里有好产品,又能让果农第一时间获得市场信息。

无人机实践教学

谈到乡村振兴最缺少什么,“人才!乡村振兴最缺少的还是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 刘沈厅肯定的说道:“现代农业不能是靠天吃饭,还是需要年轻人来发展。”据刘沈厅介绍,他所在的彭山区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目前正在探索“绿领英才”计划,想要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人才赋能,实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要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身份。”

接下来,刘沈厅准备将自己的二期果园打造成主题农场。“以农耕文化为主题,打造出农事体验、亲子乐园等等项目,让农业与旅游、教育相结合。”刘沈厅表示,未来,他想让更多的人看到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的变化,吸引更多的青年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关键词:

精彩推送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