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6年 成昆扩能改造工程最难隧道贯通
- 来源:四川新闻网
- 时间:2022-03-31 20:56:44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3月31日讯(记者 乔永祯)记者从成昆铁路公司获悉,3月31日13时58分,随着最后1米拱部围岩被凿通,历经近2190天的艰苦奋战,成昆扩能改造工程(以下简称成昆铁路复线)吉新隧道贯通,这标志着成昆铁路复线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为全线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紧张施工中的隧道正洞
工人悬吊在悬崖山体上进行防落石加固
成昆铁路复线是在既有成昆铁路基础上新建或增建二线的铁路线,北起四川省成都市,南至云南省昆明市,目前还剩峨眉至冕宁段约230公里还未通车。成昆铁路复线全线通车后,将大幅提升西南地区的铁路客货运输能力,密切我国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西部地区与东南亚地区的互联互通,对繁荣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吉新隧道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和越西县境内,隧道所在地为横断山区东部、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我国第二地貌阶梯向第一地貌阶梯过渡的高山峡谷区,地貌以崇山峻岭、沟谷纵壑为主,交通道路崎岖,施工运输条件极为恶劣,同时还存在危岩落石、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吉新隧道由中铁二院设计,中铁十六局集团、中交隧道局承建,全长约17.6公里,为成昆铁路复线全线最难隧道,也是全线第二长隧道。
盘山施工便道
施工成型的隧道横洞
施工成型的隧道正洞左右线
隧道掌子面机械化作业
位于山谷狭小平地间的工区拌合站
据中铁二院土建一院隧道负责人张涛介绍,吉新隧道是原吉尔木和原新白石岩合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合修而成,合并后的隧道增加了洞内车站段,因此,原设计的隧道双线单洞,为了车站段迁入的需要,变为四线双洞分修,成为左右双洞,新增右洞长1654米。原吉尔木、新白石岩两座隧道合并后成为一条隧道并改名为吉新隧道,原先设计于两隧之间的越行车站——漫滩车站由洞外迁改至隧道内,位于吉新隧道进口685米处,该车站主要办理同方向列车的越行,不办理客运业务。
据中铁十六局集团成昆铁路项目经理齐永立介绍,吉新隧道穿越山体为不同类型岩层等17套地层,区域内发育有3条断层带,岩溶、活动性断裂、泥石流、瓦斯、高地应力、岩爆等,其中吉新隧道穿越白云岩地段长近11公里,这是一种沉积碳酸盐岩层,是国内罕见、世界少有的特殊地层,在地下水的水解、淋滤作用下,会形成一种极为特殊的溶蚀现象——白云岩“砂化”,这种砂化富水范围在此隧道长达1620米,其特点是隧道掘进过程中极易发生涌水、涌砂、大面积坍塌等地质灾害,对隧道内作业人员、机械造成淹(湮)没威胁,导致尚未支护的隧道形成大范围空腔。在施工中就曾发生过数十次涌突,最大一次涌突物方量达1万方,堪称在“流沙中打隧道”。
项目施工现场全景
崖壁上的吉新隧道横洞洞口
崖壁上的隧道横洞洞口
据中铁十六局集团成昆铁路项目经理齐永立介绍,对整治世界级难题--白云岩富水砂化,在成昆铁路公司隧道工作室技术攻关组指导下,展开全面科研攻关,通过加密地质预报频次,精准探明砂化程度、破碎走向及富水情况等举措,有针对性地避免了施工风险和工序质量,开辟了同类型地质隧道掘进的技术先河。为了平稳穿越此类地质,他们将多年来参与不同类型隧道施工的经验优化组合,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分类施策”的原则,采取注浆堵水、靶向泄水、分水减压等不同方式的水处理措施,改善隧道围岩条件,采用“岩变我变”的理念,动态调整工法及支护措施,同步采用钻爆+铣挖、微三台阶等结合的方法减少扰动,防止拱部击穿失稳,有效避免了突砂,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工序”的信息监测,实现了隧道快速施工和质量安全保障,成功处理全部白云岩“砂化”段落。
据了解,随着吉新隧道的贯通,目前成昆铁路复线峨眉至冕宁段还剩最后2座隧道未贯通,线路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图片来源于成昆铁路公司)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