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氏技术押宝三元前驱体5年拟扩产9倍 头部企业进入“产能竞赛”

  • 来源:长江商报
  • 时间:2021-07-12 15:52:37

道氏技术的一则战略规划纲要,让深交所也为其前景担忧,并发出关注函。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道氏技术(300409.SZ)2021年三元前驱体总产能达到5万吨,计划2025年实现50万吨总产能,也就是说5年时间要扩大9倍产能。

按机构测算,2025年全球三元前驱体需求量有望达到124万吨至169万吨,如果满产满销,将占全球份额的30%到40%,绝对处于行业龙头地位。

不过,三元前驱体赛道上,还有中伟股份、邦普、格林美、华友钴业等企业,而这四家头部企业2020年出货量的市场集中度占比为61%。同时,中伟股份、格林美、华友钴业等今年以来也已公布扩产计划。

有业内人士表示,三元前驱体行业未来很可能出现产能过剩,势必会掀起一场价格战。

寻求与下游客户或政府平台合作

道氏技术于2014年1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主要从事新能源电池材料和无机非金属釉面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7月5日,道氏技术发布《关于制定五年(2021-2025)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一)的公告》,对公司锂电材料业务发展做出了规划。

规划纲要显示,道氏技术三元前驱体总产能2021年达到5万吨、2022年达到15万吨、2023年达到25万吨、2024年达到35万吨,随着产能建设稳步推进,最终于2025年实现50万吨总产能,并形成配套的钴镍产能。

这也就表示,道氏技术押宝三元前驱体,计划用5年时间扩大9倍产能。

资料显示,三元前驱体是制备三元正极的关键材料、连通有色和锂电材料的桥梁,主要用于生产动力汽车、电动工具、储能系统的电池正极材料。

规划纲要中,道氏技术表示,公司将提升已有广东清远英德基地产能,加快江西赣州龙南基地的建设和投产,并积极寻找新的生产基地,以解决公司高镍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

目前,道氏技术的英德基地现已形成年产3.2万吨三元前驱体产能,2021年底将形成约5万吨三元前驱体及其配套产能。未来,英德基地将形成10万吨的三元前驱体及配套产能。

龙南基地正在新建年产2万吨金属量钴盐、年产3万吨金属量镍盐、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5万吨产能等项目,规划2022年8月建成一期项目5万吨三元前驱体并投产。

非洲刚果(金)基地2021年已有电解铜和钴中间品的年产能分别为1.2万吨和0.2万吨金属量,目前正在新建年产电解铜2万吨和钴中间品0.3万吨金属量的项目,预计将于2022年投产。投产后非洲刚果(金)基地将形成年产电解铜3.2万吨和钴中间品0.5万吨金属量总产能。

道氏技术介绍,国内客户主要覆盖了振华新材料、科恒实业、湖南雅城、邦普科技、厦门钨业、当升科技、贝特瑞、杉杉能源等优质企业;在海外客户方面,与全球顶尖的正极供应商在钴盐方面形成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公司高镍前驱体产品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在国外主流正极厂商的测试验证中反馈良好。

同时,道氏技术还表示,公司三元前驱体厂商、正极材料厂商与下游客户形成深度绑定的合作关系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将积极寻求与下游客户或者政府平台合作,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同时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拓展加工业务以降低运营资本。届时,公司业务达到一定的规模后便可独立发展。

头部企业进入“产能竞赛”

拥有优质客户,积极需找融资,道氏技术对未来的判断真的如此理想吗?

规划纲要中,道氏技术给出了一条大肆扩张的理由是,根据长江证券的测算2025年全球三元前驱体需求量有望达到124万吨至169万吨,较2020年复合增长24%至32%,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那么,道氏技术三元前驱体2025年实现50万吨总产能时,如果满产满销,将占全球份额的30%到40%,绝对处于行业龙头地位。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2020年,国内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前4企业为中伟股份、邦普、格林美、华友钴业。

具体来看,2020年,国内三元前驱体出货量超过3万吨的有中伟股份、邦普、格林美、华友钴业。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前4企业市场集中度占比为61%,其中中伟股份占比22%,邦普占比16%,格林美占比12%。

进入2021年,动力电池市场延续去年第四季度高增长态势,装机量同比大幅提升,进而带动上游三元材料和前驱体出货持续增长。

当前,宁德时代、中航锂电、蜂巢能源、亿纬锂能、LG能源、三星SDI、SKI、松下等中日韩电池企业都在大规模扩充动力电池产能,要求上游原材料供给快速跟进配套。

1月20日,中伟股份发布公告称,投资230亿元在广西钦州北部湾建设主要经营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等项目,其中一期项目投资约100亿元,主要建设年产15万吨前驱体和7万吨金属镍钴及其综合循环回收设施。

中伟股份表示,公司目前三元前驱体产能已突破11万吨,四氧化三钴已建成产能约2.5万吨,现阶段生产处于满负荷状态。

格林美7月初向投资者介绍,公司正在形成“荆门+福安+泰兴”一主两副的前驱体制造基地,年内建成18万吨至20万吨产能,其中荆门现有产能13万吨/年,福安和泰兴将分别建设5万吨/年和3万吨/年产能。到2025年,公司三元前驱体产销规模超过40万吨/年。

6月中旬,华友钴业发布了《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通过可转债募资76亿元,用于年产5万吨高镍型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10万吨三元前驱体材料一体化项目,年产5万吨高性能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

今年年初,华友钴业刚刚完成一轮定向增发,融资60亿元,用于高冰镍项目、高镍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总部研究院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时隔不到半年,公司再次对外融资。

高工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三元前驱体产能建设及认证周期较长,且上游企业与下游客户的绑定程度较深,市场竞争激烈。

资产管理分析师刘广文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道氏技术扩大三元前驱体产能,将直接挑战行业头部企业,“而且行业很有可能出现产能过剩,势必会掀起一场价格战”。(金度)

关键词: 道氏技术 三元前驱体 扩产9倍 产能竞赛

精彩推送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