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历“封控”,我的沪上买菜奇遇记
- 来源:零售商业财经 王拓 鹤翔
- 时间:2022-04-23 19:36:26
疫情三年,连封三次,我被朋友们戏称为“张三封”。
自上海全域进入“静态化管理”以来,晨起抢菜成了普通市民的“新日常”。而我作为一个经历过武汉、西安封控的“战疫”老手,也不得不在物资消耗即将见底的半个月后,成为了沪上买菜大军中的一员。
从一键下单到订单完成,“一饭一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来自于互联网买菜平台所带来的相对确定性。但细细想来,确定性的背后实则离不开生鲜电商、即配零售企业完善供应链系统、打通干支线配送堵点、保障疫情下城市民生的全力以赴。
一抹“鲜绿”
成厨房“奢侈品”
在大众认知中,被贴上“精致”标签的上海人,在买菜这件事儿上极为注重新鲜、且少有囤货习惯。尤其作为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万物皆可配送”的市场环境也让上海市民线上下单就能享受到“29分钟抢鲜到家”的便捷服务。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彻底打乱了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日常通勤变成了居家办公,原本稀松平常的线上买菜也成为了各显神通的花式抢菜擂台。
上海市民尤爱绿叶菜,更有“三天不见青,两眼冒金星”的说法。但最近一个月来,绿叶菜却成了“稀缺产品”,不仅各大生鲜平台中果蔬商品快速售罄,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陆峥嵘也在近日证实了这一点。
4月17日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他表示:受到疫情的影响,本市蔬菜生产,特别是劳动力非常短缺,同时流通环节不畅,导致前一阶段地采农产品产收和上市比往年要减少。目前,上海正千方百计加大本地蔬菜供应量。
新鲜绿叶菜成为家庭厨房里的“奢侈品”,不光因当下市场需求远超供给,还在于蔬菜本身“短保易损”的特性,很难长久囤积。
即使拥有武汉76天封城、西安39天封控的“战疫”经验,即使提前备好了火锅丸子、冷冻水饺、快餐速食等长保产品,面对远超心理预期的“全域静态管理”和日益见底的食物储备,我还是为吃菜这事儿犯了难,于是“线上买菜”被提上日程。
首要问题便是在哪儿买?
搜寻了附近所有可配送范围内的商家,要么全部休店,要么仅接受团单,叮咚买菜成了唯一的选择。
“叮咚买菜还是比其他的给力点”、“叮咚买菜真的救我,菜多实惠!”一方面,网友好评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屡见不鲜,另一方面,抢不到菜的网友们仍旧寄希望于叮咚补货。
事实上,我也经历了从加入购物车到提交订单,从商品售罄到运力约满的全过程,在希望与失望中反复尝试。
不得不说,“抢菜”也是一门技术活。除了运气的成分外,还得益于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4月8日在朋友圈分享的下单攻略。依照着攻略,我提前定好闹钟,从抢不着到捡漏,再到顺利买到“蔬菜保供盲盒”,不再像无头苍蝇般盲目抢菜,整个过程变得有章可循。
因物资放置问题,取菜过程的一波三折也令人印象深刻,“找到了就好,那我就放心了。”电话那头,叮咚配送小哥肖云峰在深夜11点帮我“找菜”的耐心举动也令人感慨。
满满一箱“蔬菜盲盒”,令半个月没吃上新鲜蔬菜的我如获至宝,一抹“鲜绿”成了厨房里最亮眼的“奢侈品”。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叮咚买菜着实为一个小小家庭缓解了物资焦虑,带来了满满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叮咚“抢菜”火爆的背后
一边是抢到菜的兴奋与惊喜,一边是抢不到的哀怨与焦虑。网络空间里,“抢菜大军”冰火两重天。但回归本质,叮咚“抢菜”火爆的背后,源于消费者对物美价廉、又好又快的一致选择。
在上海本轮疫情中,据我观察,某外卖平台上,一份价值2650元的蔬菜包随时可下单却无人问津;社区团购非职业化团长们则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营利”甚至“暴利”的争议。
尤其因价格欺诈或是缺斤少两而大发“疫情财”的“野生团长”,在消耗居民们本就脆弱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同时,也很难持久坐庄。
说到底,不同于b2C模式下商品品质和配送时效的不稳定,或是C2C模式下野生团长“坐地起价”等情况,叮咚买菜作为一家B2C平台,也肩负着保供稳价的社会责任,这也是其备受消费者信赖的根本原因之一。
以我抢购到的“蔬菜保供盲盒”为例,收到货时,内含土豆、黄瓜、西葫芦、莴笋、胡萝卜、生姜、蒜头、芹菜、包菜、茄子共计10种蔬菜组合,保鲜泡沫箱中专门放置了两瓶内置冰块的塑料瓶。非常时期,叮咚买菜整体菜品的新鲜度超乎预期。
更为关键的是,这份保供套餐一份售价仅为88元,不少消费者在这一单品下方留言、点赞:
“疫情当下,88元这么多,是良心价格,不枉费我充值了会员。”“抗疫保供盲盒给了我大大的惊喜,成功圈粉。”“虽然比较难抢,但诚意满满暖人心!”“疫情中,只有叮咚解决了我的吃菜问题”……
说实话,与高价团购、天价蔬菜相比,叮咚买菜的确算得上物美价廉,在特殊时期为不少家庭解决了吃菜难题。
正基于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叮咚买菜的态度变成了:抢到了欢天喜地,抢不到第二天想方设法接着抢。
暴涨的用户量在数据端可见一斑,据Quest Mobile3月生鲜电商数据显示,因疫情影响,以上海地区用户为主的叮咚买菜APP在活跃用户、月下载用户数和人均使用数上增长尤为明显。
其中,叮咚买菜2022年3月DAU(日活跃用户人数)为500万人以上,相比2月环比涨了66%,同比去年3月涨了66%。月人均使用次数上,2022年2月,叮咚为12次/月,3月为20次/月,用户达到了几乎每天在使用的频次。
在买菜难与买菜贵两大问题面前,面对供需不平衡、物流受阻、运力有限,叮咚买菜确保“菜篮子”不涨价是极为关键的一步,由此便不难理解为何叮咚买菜这么“难抢”了。
家庭厨房有了“叮当猫”
武汉、西安、上海三次封控经历让我对不同地区、不同零售企业的抗疫保供产生了更多思考;也再次感受到,其实每一份新鲜且平价的物资配送背后,是零售企业克服阻碍,与时间赛跑的艰难过程。而这个过程,我们看不见。
以叮咚买菜为例,站在零售行业视角,消费者一键下单的背后其实包含了企业从种(养)植、采摘、运输、储存、包装、集单、分拣、出库、配送到交付的全链条过程,是一套多线并驱的复杂组织系统。
作为我国新型生鲜零售行业的代表,叮咚买菜前置仓模式曾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上海疫情大爆发,叮咚成为了很多上海人抢菜的必选平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前置仓模式的价值。
截至目前,叮咚买菜在上海有7个大仓,284个前置仓,每日供应蔬菜最高时超过 1000 吨,肉蛋奶、米面粮油 1000 吨,大约是上海生鲜食品总需求量的 10 %。自三月上海疫情防控升级以来,叮咚买菜保供提速。
在蔬菜采购方面,采购量不仅加至疫情前的2倍以上,同时也加大了替换性蔬菜的备货调整。为保证上海消费者喜欢吃的上海青、生菜、油麦菜、杭白菜等叶菜的稳定供应,叮咚买菜已经在云南产区寻得口感、品质接近的小青菜、黄白菜等同类菜品进行补充。
不仅如此,据相关媒体报道,“在叮咚买菜一个三百平的前置仓内,平均一个分拣员每天要走 4 万步,分拣超过 500 个订单。一个配送员每天要派送超过 200 单,是过去的两三倍,每天骑行超过 100 公里,一天换 6 块电瓶车电池,他们每天要配送 18 个小时,从早上 6 点到晚上 0 点,之后回到仓内开总结会,去做核酸检测,然后帮忙分拣来货,结束一天的工作已是次日凌晨两三点。”
从一组组数据中,我们能直观感受到叮咚买菜全天候、不停歇为缓解“抢菜热”、守护上海市民菜篮子、米袋子、畅通“最后一公里”所做出的努力。
基于叮咚买菜模式,我们也能看到生鲜电商企业通过改造原有农业产业的生产消费模式,将数字化和智能化融入农业产业链,从而加速了“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对于生鲜电商行业而言,供应链的每一环节都会影响用户的最终体验,而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则是帮助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经历过疫情大考的叮咚买菜,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间隔都被压缩到了最短。
无论处于日常还是非常时期,“物美价廉”对消费者来说永远是心头好,也是零售行业始终不变的价值追求。
以新鲜优质的产品、高效准时的配送与实惠多样的品类相结合,叮咚买菜利用社区前置仓的位置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使社区居民的买菜需求一键下单就能得到满足。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叮咚买菜已然成为了家庭厨房中的不可或缺的“叮当猫”。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