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重了,也更稳了
- 来源:刺猬公社 园长
- 时间:2022-03-12 15:51:40
2022年3月10日,京东发布了2021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全年营收9516亿元、经营利润134亿元、用户5.697亿。几个主要指标,特别是营收规模已近万亿,用户数量也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最近一段时间,京东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大事不少”:2021年底,腾讯大幅减持了京东股票;随后的2022年初,京东“拿下”总台春晚独家互动合作;紧接着的2022年2月底,又传出京东收购快递公司德邦、增持达达的消息。
对于京东来说,这不是普通的一年。而在市场的风浪中,京东保持了相对较好的定力,不论是股价还是营收增速,尽管有所波动,但相对来说仍可以比较稳健。高瓴资本、淡马锡等知名投资方或重仓持有,或在近期加仓。在互联网行业整体遭遇“逆风局”的当下,这份财报透露出京东的哪些变化与趋势?
变重了,也更稳了
京东或许是国内员工人数最多的互联网公司。
2021年,京东的总员工总数几乎从2018年底的178000人左右翻了一番,仅仅物流系统的员工就超过了30万,总员工人数32万多(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相比黄峥和张勇,刘强东的兄弟们“人多势众”,而且规模呈不断扩大之势。
这是因为,京东也把基层快递员也算进其正式员工中了,并为这些“兄弟”交纳社保和公积金。一个在投资界广为流传的故事是,2010年的刘强东需要融资7500万美元自建物流平台,但高瓴资本的霸道总裁张磊拒绝了7500万美元的方案,而是拿出了3亿美元,并放出一句话:
“要不让我投3亿美元,要不我一分钱都不投。”张磊明白,只有花足够多的钱,才能确立京东在物流领域的竞争优势。
京东仓储物流实力变化
自建物流平台不仅意味着要给快递员上社保和五险一金,而是一整套耗资巨大的体系。相比其他电商公司,京东是少有的会在财报中公布自家仓库面积和数量的公司。这个数字同样在快速增长,从2018年的550个仓库、1200万平米变成2021年的1300个、2400万平米,也翻了一番。
围绕着自营电商和自营物流,“重资产”的京东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模式。在国内,除了顺丰和邮政,大部分快递物流公司都和电商平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通达系背后的阿里和菜鸟网络,极兔快递背后的拼多多。电商行业重新塑造了物流行业的版图,但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京东在不遗余力地加强在物流领域的优势。
2022年2月,德邦传出被京东收购的消息,同一个月,达达集团也宣布京东完成了对它的增持。德邦和达达,分别擅长大件货物运输和本地快送。收购和增持,也意味着京东正在补齐物流领域各大品类的拼图,试图减少物流的死角。
重资产的模式一方面造就了京东区别于同行的差异化竞争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体验,也让企业能够在物流上赚钱。2021年报显示,京东物流的营收超过了1000亿。
在当前,较为“重资产”的物流和供应链成了京东在市场风浪中的压舱石。比如,京东物流的超过30万一线员工中,就有80%来自农村,60%实现了本地就业。这些让电商行业走完最后一公里的打工人背后是几十万个家庭。从这个角度看,京东和实体经济、劳动力就业十分密切,也关系到一方民生安稳。
因此,京东在很多时候显得“没那么互联网”:和以服务商家、收取广告费为主要营收来源的公司们不同,京东不是一家“坐地收租”的平台型公司,更像一个“网上卖货的大卖场”。一般来说,零售的利润远不如“收租”丰厚,不过京东仍然坚持在自营轨道上运行。但不可忽视的是,京东服务第三方商家带来的收入也在增长。
在互联网企业因为种种原因遭遇“逆风局”的时候,京东能保持相对稳定,和比重较高的自营业务、相对“重资产”的经营模式密不可分。在2021年报发布后,京东发布了一条长图,称“把数字经济做实”“把实体经济做活”。字里行间,透露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业绩加速,利润起伏
和亚马逊等全球许多零售巨头一样,京东还会披露库存周转天数的数据。这个指标代表着零售企业的效率,周转时间越短,资金和仓库的利用率也越高。这个数字从2020年第四季度的33.3天降到2021年第四季度的30.3天,按照京东的说法是“持续领先世界水平”,“有效带动全产业链效率提升”。
持续增长的还有营收规模。2021年报显示,京东的营收已达到9516亿元,大致相当于40家北京SKP商场的营业额。2021年营收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7.6%,是2018年以来第二高的增长速度。
在京东的财务报表中,通常将营收分为两大类——产品和服务收入。前者指销售电子、家电和一般产品带来的收入,后者指市场营销、物流和其他服务带来的收入。2021年,服务收入首次突破了千亿大关,达到1359亿元,同比增长了44.7%,高于产品收入25.1%的增速。
这表明,京东在服务、物流等领域还有不小的增长势能,能够让京东以另外一种形式,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京东用户数量变化
京东的用户也在快速增长中。总结历年年报可以发现,京东的用户增长自2020年来骤然加速,从2019年的3.62亿增长到2020年的4.719亿,再增长到2021年的5.697亿,用户数量以亿为单位,每年上一个新台阶。京东同时提到,2021年一年新增用户的70%来自下沉市场。
2020年底,“京喜”升级为事业群,投入更多力量在下沉市场、社区团购等方面。对下沉市场的关注,也让更多人群能够获得京东的服务,促进京东用户的高速增长。
京东同样在改变着下沉市场。京东提到,自从2020年10月启动乡村振兴“奔富计划”以来,截至2021年底带动农村实现了3200亿元产值,并助力地方优质农产品的打造等等。
但这份年报透露出来的数据,仍不能表明京东是这场互联网公司“逆风局”中的高枕无忧的避风港。相比2020年494.05亿元的归母净利润,2021年京东归母净利润为负,亏损的绝对值大于2018年。2019、2020连续两年盈利的京东,又回到了亏损的模式中。
京东的利润水平本就比较低。2021年,京东的经营利润为134亿元,经营利润率为1.4%,和2020年的153亿元相差不多。因此,京东的归母净利润比较容易受到新业务和投资等业绩起伏的影响。
对于这样的业绩,一些投资者并不满意,再加之国际形势因素的影响,财报发布当天京东股价跌幅超过了15%。如何解决“增收不增利”的问题,继续考验着京东的管理者们。
京东多“大事”
2021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11点,一位京东员工赶在跨年前打车把一份合同送到了央视办公室。这是一份关于京东和央视春晚进行独家互动合作的合同,几天后,央视“官宣”了与京东达成合作的消息。
而这时距离除夕之夜已经只有三周多,相比其他互动合作伙伴,春晚留给京东的时间不算多。好在京东顺利地完成了这次互动合作,联合品牌方向全国观众发放了15亿红包和好物。
央视春晚的互动合作让京东得到了一次空前的流量盛宴,对于京东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深化对下沉市场的影响力意义重大。
京东对春晚的独家赞助也预示着,2022年的电商行业获客成本将到达一个新的高度。2021年,京东的营销成本就达到了38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2022年第一季度,因为对春晚的赞助和红包互动的支出,这一数字或将继续走高。
这是整个电商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参与者越来越多,“三驾马车”中的居民消费受疫情的影响增速有限。在营销费用整体暴增且有着双十一加成的2021年第四季度,京东新增用户“只有”1800万,不及预期。
对于平台来说,如何处理好用户、流量和种草的关系,是各大平台在电商行业格局从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国演义”向阿里、京东、拼多多外加抖音、快手“一超多强”模式转换过程中的必答之题。
从2021年年底开始,京东就开始频发“大事”。
在成为央视春晚合作伙伴之前,腾讯宣布将其持有的 4.57亿股京东集团股份作为股息分派给股东,在派息完成后,腾讯持有的京东股份从17%降低至2.3%,不再是京东的第一大股东,刘炽平也不再担任京东集团董事。
虽然大幅减持京东,但腾讯和京东的合作并未受到明显影响。根据 Questmobile 2021年10月数据,京东App15%的用户、京喜 93%的用户均来自于微信小程序,腾讯生态体系仍是京东的重要用户来源。
如果说腾讯减持是一件看起来变动较大、但实际影响有限的大事,但那些发生在京东之外、时代背景的悄然改变,却将对这家公司产生更大的影响。
比如在2022年,“互联互通”成为互联网、电商行业的重要议题,微信可以打开淘宝,各个大厂之间互设的限制、封锁日渐减少。对于和腾讯生态密不可分的京东来说,这是否会构成挑战,还要经过若干个季度的检验。
另外的一个大事,是电商行业“二选一”在刚刚过去的一年被持续禁止。对于京东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服装、饰品等距离京东3C、家电大本营较远的品类商家,开始向京东回流。京东要如何消化这一“政策红利”,也要过些时候才能见分晓。
刘强东出生于1974年2月,属虎,今年正好是本命年。在中国人的传统里,本命年意味着需要行事小心,提防差错,稳中求进。对于京东来说,已经扬帆起航的一年,大概率也要按照同样的准则行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