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建设普惠性养老机构 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 来源:羊城晚报
  • 时间:2022-03-11 15:58:42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聚焦民生关切,建议加大力度发展普惠养老服务。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专职副主任熊水龙建议,构建一个政府主导的广覆盖、普惠、可及、多样化的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养老是重大的民生关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这是发展普惠养老服务的大背景。据民政部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面对数量庞大且不断攀升的老年人口,解决养老问题刻不容缓。

家庭结构的变迁,亦是急需发展普惠养老的原因之一。伴随着人口的流动,特别是年轻人向中心城市的流动,子女不在父母身边的情况愈加普遍,独居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家庭的形态向小型化家庭转变,几代同堂的大家庭越来越少见。这样的家庭结构变迁,让传统的居家养老面临困难,发展普惠的社会养老显得更为重要。

笔者认为,发展普惠养老的关键在于将普惠养老服务的供给落到社区,办好社区养老,办好“家门口”养老。

办好社区养老,首先需要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如熊委员所言,新城建设、老城区旧改中,都要规划建设普惠性养老机构。

去年2月,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支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十条措施》,对于各层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的数量、位置、建筑面积、服务内容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的要求,并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与旧村改造和城市更新的进程相衔接。

其次,需要加强“软实力”,完善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可以预想未来的社区养老服务,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如熊委员的建议,可以通过政策倾斜、强化专业教育和人员培训,提供职业发展通道等方式,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办好社区养老,还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形成多方合力。政府部门除了牵头提供养老公共服务,还可以通过政策补贴、政府购买等方式,利用好社会和企业的资源,充分盘活现有养老服务存量,动员多方共同建设普惠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最后,办好社区养老,还需要处理好与社区居民的关系。养老服务中心进驻社区,可能会引起部分社区居民的不满和不理解。有些居民可能会认为,自己暂时还用不着养老,但养老服务设施却占用了公共用地。对于这部分居民的不理解,需要下“绣花功夫”,在社会养老建设的推进中,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将社区养老长远来看会惠及社区全体这一理念灌输给每位居民。

老有所养,是人们千百年来的民生理想。从居家养老到“家门口”养老,我们期待普惠型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能够更加完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普惠、便利的养老服务。(孙梓青)

关键词: 规划建设 普惠性养老机构 老龄事业 高质量发展

精彩推送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