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在收获环节就已损失4% 田间地头节粮减损等于增产

  • 来源:中国商报网
  • 时间:2021-11-02 15:19:05

田间地头的粮食损失情况严重。近日,一组收获环节的粮食损失率数据引关注:据专家测算,农户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情况较为严重,储备、消费和收获环节的总损失率为11.39%,其中,三种主粮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的收获平均损失率为4.09%。近日发布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如何从粮食生产的源头节粮减损?

GetAttachment (2).jpg

来到餐桌之前,粮食在收获环节就产生了严重的损失和浪费。

粮食在收获环节就已损失4%

粮食全产业链上,除了消费环节之外,收获环节或就是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最为严重的环节。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武拉平教授团队自2015年起对小麦、水稻和玉米等八种主要粮油作物田间收获损失环节的研究数据显示,农户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情况较为严重,收获、储备和消费环节的总损失率为11.39%。其中,三种主粮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的收获平均损失率为4.09%,其中水稻损失占3.55%、小麦损失占4.41%、玉米损失占2.58%。

上述这组数据也意味着,粮食来到餐桌之前,在田间地头就产生了严重的浪费。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拉平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收获环节’可以划分为田间收割、田间运输、脱粒和清粮四个小环节,在这四个环节中损失最严重的是田间收割环节,三大主粮田间收割损失率平均为1.97%。”

“田间收割环节的损失主要来自收割方式,如机械差异等,部分农户在收割过程中也会遇到雨雪等极端天气,造成损失;其次是脱粒环节,三大主粮脱粒环节损失率平均为0.74%;清粮环节和田间运输环节的损失情况较轻。”武拉平说。

针对播种粗放、收割机械精细化程度不够、农机农艺不配套、机手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方案提出,加快选育节种宜机品种,推广应用精量播种机械和关键技术;着力推进粮食精细收获,强化农机、农艺、品种集成配套,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制定修订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机收减损技术指导规范,引导农户适时择机收获。

值得关注的是,农户在一亩地至少能减损50斤粮食。今年秋收时,全国部分地区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减少机械收割粮食时产生的损失也令农户看见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建龙告诉记者,连续阴雨天气时,普通的收割机下不了地,合作社就采用了履带式收割机。采用履带式收割机收割一亩地能减损约50斤粮食。

田间地头的节粮减损就等于增产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这个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中央农办负责人表示,方案聚焦全链条多环节开展节粮减损行动,相当于增加了“无形良田”,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辟了重要途径。

武拉平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按此前的粮食产量计算,如若采取有效措施将收获和农户储备环节的粮食损失率分别降低1个百分点,则可满足7288.82万人一年的谷物需求。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此前公开表示,如果我国粮食减损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减少损失650万吨,按400公斤/年/人粮食计算,可养活约1600万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减损就是增产。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粮食生产18年连续丰收,节粮减损对于稳产保供,强化粮食安全尤为重要。

目前,多数农民对损失和浪费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调研结果表明,多数农民对损失和浪费的重视程度不够,以收获环节为例,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只有15.94%的人认为粮食收获环节损失大,80.37%的人认为不大。”武拉平表示,目前,我国的粮食供需是一种紧平衡状态,这也是一种长期趋势。当然,保证粮食安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粮食损耗不仅意味着粮食数量的直接减少,也造成了大量生产中投入物的浪费,比如水土资源、化肥资源,增加了我国的环境压力。

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国节粮减损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基本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基本健全,“光盘行动”深入开展,食品浪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如何在田间地头节粮减损

提高田间地头的机械化水平是节粮减损发力的关键。“调研过程中发现,对于机械收获而言,作物倒伏后,半喂入式收割机比全喂入式收割机更加适用。”武拉平对记者坦言,但半喂入收割机要求种植行距与收割机械行距相对应,因而普及率较低。为此,要加大对半喂入式收割机的研发和推广,积极推进标准化种植(统一种植行距)。同时,根据调研结果,对于小麦而言,机械收割损失率低于手工收割,对于水稻和玉米等,虽然目前来看,机械收获损失率稍高于人工,但随着机械的改进,随着种植标准化的推进,机械收获损失率也必然会不断降低。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也表示,机械化水平不高、造成损耗过多的农机设备应尽量减少到田里作业。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也于近日印发了《关于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生产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提档升级,加快淘汰老旧收获机械;强化农机试验鉴定监管和联合收割机质量调查,把不合格、不耐用、不适用的产品挡在政策支持范围之外;鼓励企业加大先进适用收获机械研发投入,切实提升机收减损性能。

除了机械设备,在田间地头操作收割机械的农户的工作态度和熟练程度,也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收获环节的粮食损失。武拉平告诉记者,比如在小麦收割中,收割机风门开启的大小、收割机行驶的速度,地头的转弯大小等,都直接关系到收获的损失。另外,收割人员操作机械的熟练程度也是影响收获环节损失的重要因素。因而,要强化收割人员的工作精细度,特别是机械化收获中机手的工作态度。

“建议从粮食主产省开始,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所有者、经营者和农机驾驶员进行定期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比如水稻收获中割台的高低、小麦收割中收割机风门的大小。同时,增强其爱粮节粮意识,降低收获环节的损失。”武拉平说。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也制定了节粮减损的制度标准和调查评估机制,确保节粮减损落到实处、见到成效。方案指出,强化依法管粮节粮,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加快建立符合节粮减损要求的粮食全产业链标准,制定促进粮食节约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记者 马嘉 文/图)

关键词: 粮食 收获环节 损失4% 节粮减损

精彩推送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