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湖南省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公布
- 来源:华声在线
- 时间:2022-12-23 18:49:49
华声在线12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余蓉)全面提高县中教育质量,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天,省教育厅公布《湖南省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
2025年,我省县域普通高中将发展成什么样?《计划》绘出了蓝图:全省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市域内县中和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公办普通高中和民办普通高中协调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5%以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招生全面规范,县中优质生源稳定;教师补充激励机制基本健全,县中师资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基本健全,县中办学经费得到切实保障;薄弱县中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建设基本实现标准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县中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杜绝违规招生,维护良好教育生态
违规掐尖招生曾破坏了县域高中发展生态。面对这一痛点,《计划》提出了详细的解决途径。
《计划》提出,要坚持源头治理,以问题为导向,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保障县中生源稳定,切实维护良好教育生态。要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要全面落实公办民办普通高中同步招生和属地招生政策,提升普通高中指标生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比例和整体录取率,减少普通高中招生批次,科学设置招生区域内民办普通高中的招生录取分数线,不断完善普通高中考试招生制度。
要全面建成地市级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录取网络平台,切实加强招生计划、录取过程和招生录取信息管理和监督,对违规招生行为加大查处力度。适当扩大高校招生有关专项计划,加大对基础教育薄弱地区支持。
留住用好优秀人才,提高教师能力素质
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也让县域高中发展失去了源头活水。如何让优秀人才留得下、稳得住、用得好?
《计划》提出,要完善县中教师补充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教师培训,保障教师待遇,构建新时代县中教师专业发展与评价体系,努力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县中教师队伍。
要严格落实国家有关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依照条件标准及时补充县中教师。有关部门不得挤占县中教职工编制或不按规定长期借用县中教师,严禁公办学校教师在民办学校任教,并于2023年春季开学前完成整改。
要继续实施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适当扩大全省普通高中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规模,努力解决县中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缺员问题。
面对某些学校恶性挖抢教师的行为,《计划》也明确提出,对未经组织人事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同意,从县中抢挖人才的学校,取消其评优评先资格。
如何将现有的优秀教师“用活”“用好”?《计划》要求,推行教师“县管校聘”、县域内“轮岗交流”,加大编制统筹调配力度。同时,适当提高县中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优秀人才倾斜,定期动态调整适时提高班主任津贴,让教师们更有获得感。
如何提高县中教师能力素质,《计划》也提出了具体的举措。要按照规定比例落实县级和学校教师培训经费投入,省培计划适当向县中倾斜,充分发挥师范院校作用,加强县中校长、骨干教师培训与教师全员培训。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需要,加强相关重点任务以及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培训,加强政策解读和案例教学,大力实施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不断提高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学教研,各级教研部门要配齐普通高中各学科专(兼)职教研员,主动加强对县中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与指导,促进县中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改革。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动态清零大班额
因为各种历史原因,不少县域高中的办学条件远远落后于市级高中。《计划》提出,各地政府要切实履行举办普通高中教育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普通高中尤其是县中的教育投入力度。动态调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学费标准,适时提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水平。
要制订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标准,大力改善县中办学条件,更好适应事业发展和改革需要。继续实施中央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项目,重点支持一批校舍、运动场地和实验条件不达标的薄弱县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科教室、实验(功能)室、图书室与教学实验设备建设,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补齐县中条件短板。推动县中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提升县中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近年来,我省各地多措并举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计划》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健全完善消除大班额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额并做到动态清零,普通高中新入学年级班额不得超过55人。严禁随意撤并县中,审慎新批设立民办普通高中学校。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对口帮扶
办学条件改善了,教育教学质量也要抓好。《计划》明确,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具有鲜明县域特色的普通高中育人模式。
《计划》提出,要提高县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水平,推广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实验区、实验校经验,推广创新教育实验学校经验,大力推进优秀教学成果应用,完善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发展指导。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加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研是提高教育教学的重要抓手。《计划》要求,市州教研部门应创新教研工作方式,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指导县中学校和教师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各县中要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在研究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指导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对口帮扶是帮扶薄弱高中的有效方式。《计划》明确,通过政府支持、教育部门主导、学校双向选择的方式,在市域范围内组织县中对口帮扶工作。每所优质普通高中至少帮扶1所薄弱县中,结对学校要在课程建设、教学资源、管理模式等方面实现共享,促进县中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同时,依托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和衡阳师范学院等有条件的省属高校开展县中对口帮扶工作。支持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对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等5所县中开展托管帮扶。有关高校和县级政府要协商制定县中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帮扶高校应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不得收取“品牌费”。
《计划》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县中发展提升工作,把县中发展提升工作作为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着力解决县中发展提升面临的突出问题。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要督促市、县两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履行职责,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规范办学行为,优化办学环境,推动县域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审∶胡宇芬;二审∶刘文韬;三审∶杨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