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民间工艺传承的锔瓷粉彩帽桶
- 来源:青橙融媒
- 时间:2023-08-14 10:18:30
品鉴专家:张宝舰(呼和浩特市收藏家协会会长)
委托人:李先生
(资料图片)
去年3月份,朋友转让给我一件收藏品,据朋友介绍是清末民初大户人家使用的粉彩帽桶。从外观来看,这件帽筒被摔碎过,上面有用钉子修补的痕迹。我想了解一下这种经过修补的古代瓷器还有收藏价值吗?
专家鉴评:
这是一件清末民初博古纹粉彩帽桶,上面有锔瓷修补的痕迹,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帽筒,又称“官帽筒”,最早为清代官员用于放置官帽的器具。清末民初,帽筒已经成为一种居家摆设,人们把它成对放置于八仙桌或条案之上,与插屏、座钟、花瓶等器物搭配。
这个帽桶上的纹饰是博古纹,一种清代瓷器身上常见的纹饰,主要表达对古代文化的崇敬和传承。博古纹的具体图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栩栩如生的器物图案,如青铜器、玉器、铜镜等,另一类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动物等,这些图案都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如龙代表着皇权、福气、权威等,麒麟代表着吉祥、富贵、平安等,凤凰代表着美好、幸福、爱情等。因为博古纹图案的复杂程度很高,瓷匠们常常运用镂空彩绘等技巧制作,使得瓷器更加精美。
李先生带来的这件瓷器上有多处锔瓷修补的痕迹。锔瓷,是中国最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之一。为了将瓷器修补好,古代工匠发明了这种技术。他们先在瓷杯裂缝上的定位点记,然后进行打孔,用锔瓷加以固定,最后再用鸡蛋清和瓷粉调和补漏,防止瓷器漏水。做锔钉非常考验工匠的细心和耐心,钉子既要大小合宜,又要美观耐用。有时候王公贵族等大户人家还会要求工匠用金、银制作锔钉,修补瓷器。瓷器保存不易,难免磕碰,锔瓷修补后的古代瓷器同样具有收藏价值。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