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积极信号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资本市场在稳投资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 来源:证券日报
- 时间:2020-01-16 09:07:46
主持人陈炜: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出,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今日,本报聚焦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情况、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热点内容,进行相关采访和解读。
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时指出,加快发行和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动在建工程建设和具备条件项目及早开工,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可以说,“稳投资”是“六稳”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去年的成绩来看,政策落地效果显著,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投资信心不断加强,社会投资活力不断被激发。数据显示,2019年前11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33718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与2019年1月份至10月份持平。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0%,制造业投资增长2.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2%。
资本市场在稳投资方面
将发挥更大作用
为了继续扩大有效投资,去年11月底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开展“投资法规执法检查 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的通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稳投资”政策措施落地,解决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若干问题。
1月15日,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唐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结合去年年末、今年年初的政策布局来看,发改委等管理部门今年的政策体系设计会采用由上至下的策略,即采用大规划、大战略先行,技术层面、基础领域政策为配套的方式。过程中,会结合新旧规划方案,通过对区域发展、行业发展提出硬性要求来继续扩大有效投资。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2020年发改委将从三个方面入手,继续扩大有效投资,一是进一步加大项目储备力度,重点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和优化结构等方面,规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二是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率,压降项目前期工作时间,推动新开工建设。三是保障项目融资,主要举措可能包括督促加快专项债发行和使用进度;引导金融机构保障平台合理融资需求;提高企业债发行效率,扩大企业债发行规模,为基建项目提供配套资金;降低民间资本进入基建领域的准入门槛和进入条件,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
就今年投资规模的预测,王青表示,预计2020年专项债资金将发挥基建投资“加速器”作用。2020年资本市场在稳投资方面将会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专项债以及配套城投债的发行是项目资本金和后续配套融资的重要来源,且在非标融资受限、银行信贷承接能力有限情况下,其重要性进一步提升。预计2020年城投债发行量还会保持增长。另一方面,新基建是这一轮基建发力的重点,可以看到,相关概念板块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关注热点。预计2020年新基建项目的股权、债权及私募产业基金等融资规模有望明显扩大。
唐川表示,整体而言,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相较去年会有些许增长,但考虑到政策层面对房地产投资、过度发展的限制,其增长幅度不会太大,将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
PPP项目落地率
有望进一步上升
除了传统的投资方式,PPP模式在加强基础设施补短板、调动民间投资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初,全国正推进的PPP项目近7000个,总投资9万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农林水利、社会事业、交通运输、生态环保等领域,占项目总数和总投资比重均接近90%。
王青告诉记者,PPP模式一方面可以引入民间资本,增加基建项目的投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民间资本嗅觉敏锐、高效、创新能力强等优势,提高项目建设、运营效率和质量。预计2020年PPP项目落地率有望进一步上升。此外,在政府加大力度改善营商环境的背景下,政策上对民营、外资资本参与PPP项目估计会有进一步倾斜,匹配度更高的金融工具也可能出现。一些现金流回报比较稳定的生态环保项目有望成为2020年PPP项目实施的一个重点,如污水、垃圾处理等。这也可在带动基建投资增长过程中,与央企或地方国企资金主导的交通、市政等PPP项目形成较好的错位互补效应。
唐川表示,当前经济增长和投资的重点聚焦于创新消费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建设,而PPP模式不仅能调用社会力量更好地扶持以上领域发展,并且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还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品质,促进地区城镇化更为全面、稳定发展。加上中央降低部分领域基建项目最低资本金额度,新时期的专项债也有望解决PPP项目资本金问题,并有效引入财务投资人。所以,在新时期,用好PPP模式,开发好PPP项目的相关资产,将有利于全面导入社会力量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在满足地方政府拉动投资之诉求的同时,也能让企业、金融机构、用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更大程度地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