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说优惠折扣少见风险提示 预付式消费还是有些“坑”

  • 来源:北京晚报
  • 时间:2021-03-25 15:51:27

“要不今天就把卡办了吧!别犹豫了,哥。”健身房里,销售一个劲儿催促。对于用户担心的问题,他表示大可以放心,“实在不行,入会协议上给写上你担心的问题。”

近日,“北京办理健身卡拟设7天冷静期”登上热搜。实际上,北京市2020年2月就发布了《预付式消费服务合同行为指引》。记者调查发现,在预付费消费服务较集中的美容美发、餐饮和健身领域,规范化合同目前依旧匮乏,商家多以协议或VIP卡等替代。

开卡

只说优惠折扣 少见风险提示

在朝阳区青年路附近,记者来到一家“造型”店,很快便有店员热情介绍。

“您可以办张会员卡,基础卡是980元,做项目的话打7折,剪发也可以享受会员价,最低这档原价58元,优惠完只要39元,从卡里直接扣就行,家人朋友都可以用。”得知记者是首次到店,店员立即从前台拿出一本价目表,指着其中一页说,“如果充1980元办张贵宾卡,还可以享受折上8.9折,我们是连锁的,全北京通用。”

记者环顾四周发现,店内并没有在显著位置公示或提供预付式消费服务章程和预付资金风险提示书,而当问到是否会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时,对方递上一张VIP卡,称“有卡就行,上面有卡号,不拿卡也可以,只要报姓名电话,系统能查到。”

看记者没有办卡的意思,对方并不罢休,又建议先开一张500元的剪发卡。其间,店员再三强调办卡的优惠,却只字未提预付资金风险。

在餐饮行业,储值办卡也常见,且过程相当随意。“结账时,店员说存1000元能赠送15份酸奶,点菜还能享受会员价,当时没多想就付了钱。”此前,柳欣曾在位于东五环外购物中心的一家餐厅与朋友小聚,随即加入会员,“压根儿不存在书面合同或协议,连卡都没给,门店也没有公众号或小程序,只绑定了手机号。”

而通州果园地铁站附近一家健身房,店内只有店庆优惠办卡的相关广告,同样不见预付费的风险提示等信息。“先看你办什么卡。我们会跟你签入会协议,只要填上你的姓名、手机号等就行了,身份证号什么的不用。”健身房销售说,目前店面正在搞活动,充值买卡可享价格和送时长等优惠。而对于用户担心的问题,销售口头承诺大可以放心,“我们店不可能有问题。你也看了,我们的环境、教练、会籍服务都不错。”

记者走访多个商家发现,在消费者预付费时,能够提供合同或协议文本的,只有健身领域较为普遍。而在餐饮、美容美发等行业,一般则直接登记姓名电话或发放实体卡。

用卡

交了钱就被动 涨价调整没辙

“一旦办了卡,主动权就算交出去了,商家说涨价就涨价,品质还没保证,自己觉得不划算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去。”去年“双11”,曾磊在小区附近的一家陕西风味餐馆开通会员,“那会儿赶上有储值优惠,再加上消费享受折扣,就充了1500元,说是电子会员卡,点餐的时候扫桌上二维码,可以从卡里扣钱。”

没过多久,曾磊发现店里的菜单做了调整,菜品全面提价,常点的羊肉泡馍更是一下子涨到每份38元,“价钱贵了,可里面羊肉少得可怜,汤也寡淡很多,味道大不如前,要是没办卡,肯定不会再来吃。”进入商家的小程序,曾磊在会员说明里看到上面写着“商家有权不定期修改会员权益规则,有权不定期修改本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更觉得心里窝火,“凭什么都是商家说了算,消费者只有被动接受的份儿?钱一交出去,无论好坏贵贱都得忍着,这卡办得真憋屈。”

类似被动消费的情况,在一些美容美发店也常见。“之前办了一张300元钱10次的男士理发卡,商家就简单登记了姓名和电话,也没有什么合同协议。在我的要求下,才给了个手写收据。”上班族林宇飞说,然而,在后来的理发过程中,商家也会告诉他,自己所办卡的造型师回家了或者正在忙,如果需要理发,可以选68元价位的老师。

“商家说的,我那个卡是30元一次的价位,如果选择68元的老师理发,直接划两次即可。听起来,我还少给了8元钱。可问题是,我怎么确定给我理发的老师一定是68元价位的呢?真是没办法。”林宇飞说,虽然没有什么证据,但感觉这是商家的一种套路。

风险

餐厅突然跑路 卡没开就闭店

“最担心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这时候才意识到一点办法都没有。”不等柳欣把卡里充的钱用完,曾经办卡的餐厅就毫无征兆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家崭新开业的餐厅,柳欣顿时傻了眼。

《北京市预付式消费服务合同行为指引》第十九条规定,经营者因停业或注销需解除合同的,应提前30日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持续公示有关信息,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以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或双方约定的其他形式告知消费者),并参照第十七条的标准扣除已消费金额后,一次性返还预付费用余额。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鲜有商家在停业之前主动告知消费者。“商家那里明明登记了会员手机号,可自始至终没接到过任何电话或短信,也不知道具体是哪天撤店的。”让柳欣感到无奈的是,由于当初充值时商家并未提供发票,也没有任何其他凭证,她就算想要投诉或维权都显得苍白无力。

同样“蒸发”了的还有程晓给女儿办卡的游乐场,从去年疫情以后就再没开过门,刚开始程晓还抱有侥幸心理,想着可能只是时间问题,但后来在网上一查,已是歇业关闭状态,“搜来搜去,最后在网上论坛的评论里看到,去年11月游乐场已经关门了,也不提前说一下或者发个公告之类的,四本年票就这么废了。看来只能认栽,吃个哑巴亏。”

与无声无息跑路相比,有些店面在闭店前则显得有些“张扬”。年前,珠江绿洲家园小区一家老牌健身房搞了一波优惠充值活动,当时吸引了不少客户充值。然而,大年初十左右,该健身房突然关门了。“很多会员交了钱都还没有开卡,店就关了。”会员刘雨晨说,会员们在年前分别充值了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统统都没有开发票。“目前我们请了律师,准备起诉,要求退钱。”

声音

强制规范合同 开发防倒闭险

“预付费消费服务确实存在不小的风险。商家跑路是一方面,还有一些企业经营不善、坚持不下去,资不抵债,按照偿还顺序,消费者的权益维护也不在最先。”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说,即使如此,预付费在商业实践中也不能完全禁止,因为有其合理的一面,“服务商要锁定消费需求,往往需要提前收费续费,来进行相关成本准备和后期服务安排。”

预防和解决预付费出问题,赖阳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工作可做。一是,加强规范服务合同的推行和相应风险的告知工作。“现在一些商家的服务合同大多是对自己有利的,消费者是弱势。建议全市可以推出标准化预付费服务合同,执行也要逐渐有一定强制性。”

同时,还可以推行预付费服务相关的保险制度。

“商家或企业要向消费者销售预付费服务,应当在保险公司开发相应险种。一旦出现倒闭、跑路等,可由保险公司给消费者一定赔付。”赖阳说,保险公司能够实时跟踪企业发展的规模、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和保费浮动,让诚信、成熟的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得保险服务,反之成本就高。

赖阳认为,未来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上,应该以规范的标准化合同为模板,不管消费者与商家企业签署的是什么内容的合同,只要出现消费纠纷,都可以比照标准化合同维权和法律判决,真正保护好消费者权益。(记者 李松林 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