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震荡趋稳,猪周期拐点未至?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时间:2023-08-23 11:16:47
据中国养猪网数据,全国生猪(外三元)平均价格在8月3日达到每公斤17.61元的高点后,已小幅震荡回落,8月20日降至每公斤17.17元。
【资料图】
“今年8月份之前生猪现货价格整体在养殖成本以下,最低点出现在6月29号的每公斤13.6元。7月末短期上扬后目前维持低位区间震荡走势。”格林大华期货分析师张晓君表示,目前生猪仍处于产能兑现阶段,市场供给整体仍相对充裕。
过去生猪养殖行业呈现“赚一年,平一年,亏一年”的周期性特点。然而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生猪价格已经历一轮从底部上行,到当地11月触顶便快速回落,并保持低位震荡。与此前价格周期明显不同,此次猪价回归仅仅历经1年时间。业内普遍认为,当前猪周期不确定性增强;行业内母猪生产性能、养殖效率有所提升,生猪出栏体重也同步增加,或推动猪肉产量提升;在国内猪肉消费变化不大情况下,短期仍需去产能以防过剩。
张晓君介绍,从供给端来看,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相对高位,上半年去产能速度较缓慢。7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271万头,这意味着明年4月前生猪市场供给仍较充足。中期来看,今年2-7月份全国新生仔猪数同比增长8.4%,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这表明未来6个月生猪供应将继续增加,且或将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短期来看,7月份全国规模猪场的中大猪存栏量环比增长3.1%,同比增长8.7%,也相对充足。
“8、9月份生猪供应或将稳定增加,同时养殖场户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或将为后市提供更大肥猪,两者共同作用将造成猪增肉更多。”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近日在第二届生猪产业峰会上表示,随着涨价预期减弱,养殖场户认价出栏生猪增加,近日猪价震荡趋稳,后市不具备大幅上涨基础。
从加工储备和需求看,目前冻猪肉库存依旧较高,8月以来猪肉上涨后,冻肉出库也在明显增加,9月份之后,随着气温下降、学校开学,以及中秋、国庆假期等季节性因素影响,猪肉消费需求有望逐步增加,带动猪价有所回升,但幅度有限。
“短期周期性不确定性增强,但长期规律还是明显的。”从长期需求看,辛国昌认为我国猪肉消费增长天花板有限,“目前我国人均消费40.5公斤猪肉,个人判断已经见顶。”当前我国人口处于负增长、人口老龄化,老年人一般吃肉较少,而年轻人正面对牛羊肉、禽肉、水产品等更多消费替代选择,同时重体力劳动在减少,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猪肉消费需求。
从行业格局看,当前养猪业已形成规模化养殖为主导的基本格局,未来大中小养殖场户将长期并存,猪场结构已由金字塔型变为橄榄型。辛国昌介绍,2022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占比为65.1%,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占比为25.7%,年出栏500头-10000头规模养殖户占比39.4%,散养户占比34.9%。近几年生猪养殖行业规模集中度提升较快,2018年前十家上市猪企生猪出栏占比全国还为6.8%,到2022年其生猪出栏占比全国已上升至17.3%;截至2023年一季度全国前二十猪企能繁母猪存栏930万头,占比全国21.6%。
“未来大企业的增长空间就是散户退养的部分,但是散户不可能都退出,更不可能在短期内退出。”在此格局下,辛国昌表示,当前养猪业要想完成保供、节粮和促进农民增收的行业使命,就必须重点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率问题。
当前行业面临的新问题不容忽视。大型养猪场在资本化背景下债务风险正在增加,截至一季度末,20家上市猪企平均资产负债率达66.7%,头部企业价格影响力增强,不少地方猪价参照头部企业报价,行业内外负面评论增多。而一般的中小养殖场户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生产效率较为低下。
辛国昌建议,未来猪企重点应稳定资金链防范风险,合理化解债务危机,保持正常产销节奏,避免产能充裕时逆势扩产;做好成本控制,在标准化饲养和疫病防控方面作出表率,多种形式带动中小户发展;同时要注意在企业形象和公共关系上下功夫。而中小养殖场要不断提升养殖技术水平,提升疫病防控能力。
从长期看,只有不断提升产能效率,保持奔跑,才能穿越周期。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欧阳靖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