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协会魏小安:后“新冠”旅游不是复苏而是振兴
-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0-03-09 08:56:57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后新冠旅游不是复苏是振兴”。从三个方面谈一下:
一、急不得也缓不得
1、急不得
首先说说急不得。严格地说现在发令枪未响,为什么这么着急?这几天疫情见缓,13个省把响应等级从一级降为三级,农业复产,工业复工,一系列新的现象都在发生。但是中央一再强调,拐点未到,咬住牙不松劲,所以需要分区对应。
我想了一下,除了分区对应之外,还要分业对应。所以在这个时候,旅游的特殊性又一次显现。各地重视的是基础产业,旅游这一块还没到这一步。虽然旅游已经变成一个刚性的消费,旅游产业也变成国民经济战略性的支柱产业,但是这个时候也要看到旅游的特殊性。现在以景区大面积复业为代表,旅游业全行业跃跃欲试。急不得呀!我们就差这点时间吗?
现在来看有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拐点到来,这时候我们可以发力;二是解除疫情,这就可以全面动员。
我们看一下田径场上的抢跑,除了其他原因以外,有一种是技术性抢跑。现在的旅游抢跑,基本上都是技术性抢跑,抢跑的动机很好,在市场上打头炮,希望谋求一个主动权。但是抢跑的方式大同小异,一是对医护人员免费,二是严格防范疫情。
实际上这样的抢跑会弄巧成拙,因为关于景区开放,文旅部下达十八条指导意见,如果严格执行这个指导意见,还不够运营成本。所以我们现在一是在传统意识指导下的传统方式。二是研究成本与运营。三是风险防范,不能有侥幸之心。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万一出了事,那真弄巧成拙。
除了景区之外,其他方面的表现。一是处在抗疫情一线的企业,酒店、汽车,甚至长江邮轮都投入一线,这是政治任务,各地都有。二是网上论坛此起彼伏,各家都有绝招妙招。三是酒店行业,现在开始做外卖,尤其一部分餐饮产品开始卖了,同时有一部分酒店预售产品,相当于期货的概念。这种预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避免现金流中断。所以总体来说我觉得我们急不得。
2. 缓不得
但是也缓不得。因为这次新冠疫情先是武汉、湖北地方的迟滞,造成了数量大、程度深、传染烈、范围广、时间长、变化快,另外一方面治愈率高,所以应对起来非常复杂。
从经济影响来说,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毕竟现在是一个经济大国。一是原来是工业化发展中期,现在是发展后期;二是原来是国际的助力期,现在是国际的阻滞期;三是原来是一个上升期,现在是一个平稳期;四是完全不同的体量,这影响也完全不同。
从旅游的影响来说也是如此,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影响和旅游影响大体相同。一是规模巨大,全域影响。所以我们讲了半天全域旅游,同样在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这影响也必然是全域影响。这点我们要看明白看充分。第二是数量影响,数量众多,形成世界性的影响。所以中国旅游受影响,不仅是中国自身,一定是世界。现在这种影响在世界上已经充分展现出来了。我们主要的客源输出目的地国家实际上现在都已经是青黄不接。第三是就业量大,社会影响。说起来旅游的综合性就业占了全国就业的10%以上,由此形成的这种社会影响第一个是面大,第二也不是短期能解决的。
近期的旅游表现,作为一种营销策略很难说是成功的,因为大家都是一个模式,边际效益在逐步下降,作为一种产品创新,看不到创新的意义,可以看到争取市场,但是说到底还是自己和自己玩。而且现在争取市场的效果也没有看到。
缓不得,第一是政策和政策的落实力度这个缓不得。最近文旅部提出来,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返还,80亿还了34亿,不到一半,显然是有具体问题的羁绊和力度不足。其他政策看着热热闹闹,但是不申请则不挂号,不争取还是空的。所以现在人人都想锦上添花,但是很少有人雪中送炭。
第二是企业研发缓不得。一是研发新产品,二是研究新思路,三是引进新技术,四是开发新市场。对企业来说,正好抓住这个时机,我们应该好好干一把企业研发的事情。多年来我们忙来忙去,很少考虑企业研发,也很少有企业有研发部门。现在恰恰是一个短板需要补足。
第三是免疫力和抵抗力,更缓不得。此次疫情,对中国而言,是一次全面的压力测试,对于各个行业,也是一次严重的压力测试。其中一是自然免疫力,强身健体,相信科学。二是社会免疫力,也是相信科学,愚蠢和愚昧害人不浅。当前,地方政府的积极是恢复积极和社会正常化,这又是一种政绩显现。旅游不必积极,我们的抵抗力薄弱,现在需求严重抑制,也用不着我们来启动。一旦启动,我们承接就是。这是我想谈的第一个看法。
二、冲击常态化
中国旅游发展四十年以来,分析下来,已经经历了十次冲击,其中四次是国际性的因素影响,四次是国内因素的影响,两次是综合性的影响。
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是1989年,是中国旅游发展以来第一次全面下滑,大体上1989年开始到1991年恢复。二是2003年的SARS,也造成了中国旅游业的全面下滑,三个月停滞,三个月复苏。第三次就是此次新冠疫情,现在只能说形势好转,还看不出来何时解禁。四十年中有十次冲击,平均四年一次,也可以说冲击常常有,危机时时产生,形成常态。
另一方面是企业运营冲击,交通事故,运营变化,金融跌宕,恐怖主义,现在中国人的足迹走遍世界,世界的所有影响因素都会涉及。
所以我们要学会危机管理,建立危机应对机制,研究危机对策,尤其要研究在危机之下的转机,低谷下的旅游新发展。
一是强化保险,设立新险种。过去一些一般性的险种我们都有,但是现在看起来这种风险性大,影响性强的险种必须要设立。
第二就是整合资源,建立全国性的急救体系和长期疫情防控体系。可以借鉴欧洲急救组织和亚洲急救组织这样的机制,把我们现有的医疗资源整合起来,不需要我们新建。发生了事情,我们能够及时处置,能够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这就够了。
三是警钟长鸣,不能好了疮疤忘了疼,企业要设立各种日常风险对策和机制。出了事情就能及时处理。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碰到一次事故基本上就是灭顶之灾。我们要等这种灭顶之灾就等于等着一种偶然性来制约企业的发展,甚至是影响企业的根本发展,所以我们要建立我们自己的必然性。
三、不是复苏是振兴
1. 何以如此说?
2003年的非典,产生了一批网络企业,其中一些得以大力发展。线上和线下的结合现在已经成为常态。这就是一种振兴的方式,而不是一些简单的复苏。但是传统旅游企业仍然是常态运转。市场起来了,危机自然度过。所以路径依赖,原来怎么做现在还是怎么做,这只是一种复苏。此次疫情的影响超过了非典时期,如果没有创新,还是传统方式传统运转,我们这番苦真是白吃了,所以需要振兴,研究振兴。现在的抢跑不需要看重,即使抢跑,出点新花样行不行?因为有些地方也在找我,也在说这种思路,我说咱们换个路好不好?大家都说医护人员,实际上医护人员最担心的是什么?是自己的家属。那我们来服务一把家属,关心医护人员家属的生活,这不好吗?针对他们出一些政策,这也是一个新招嘛。
再一个方面,全民在家憋着,现在憋了一个多月了,培育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所以现在全民都是大厨,大家天天研究各种各样的花样。虽然郁闷,但是也在苦中作乐。所以疫情过后,消费方式也会变化,追求不同了,旅游方式也会不同。现在可以看得到的就是亲子游、研学旅行、健康旅行、绿色旅游这些东西,这种追求都是可以看得到的。所以就要求我们必须做这些事情。
2. 宏观对策
宏观对策主要是政府对策。现在的大体状况是,世界主要客源国对中国全面停止,134个国家已经限制中国人入境,航班都在收缩甚至停止。国人的出境旅游全面停止。从国内的综合影响来看,形成了股市、房市、外贸、制造业等一系列的联动影响,影响到服务业、航空业,也影响到国际服务贸易。在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情况下,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政策都在出台。
一是宽松的财政政策,中央财政不断出台新策,同时放宽地方债的额度。让地方手里更有一点活钱来支持企业发展。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要灵活使用,这是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可是在灵活使用的前提下,通货膨胀似乎是可以看到的。三是税收政策,增值税减免,各种税收减少。四是各类社会政策,尤其是社会保障政策,减缓五险一金等等,目的是减轻企业压力。五是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政策,地方频频出台。六是鼓励复工复产,避免产业链断裂。
对于旅游企业而言,一是政策落实需要一个过程,中央政策到地方又往往走样,形成口惠而实不至。二是旅游的特殊性,生产和消费统一,产品不能储存,眼前难以奏效。
从旅游消费来看,大家寄托于疫情之后的反弹,甚至是井喷式的恢复,恐怕是一厢情愿。这需要一个过程。
我认为,第一就是城市休闲会大面积的恢复,第二就是郊区的乡村旅游会大面积的恢复,对于我们很多城郊的民宿、乡村旅游点这都是好消息。第三就是短途的观光也会恢复。但是长途旅行现在还不好说,除了几个传统热点地区,比如海南、云南,这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我们疫情的重灾区武汉,就是湖北,尤其是武汉,这个恐怕不是一年的事。
所以疫情恢复之后,实际上对于湖北和武汉还有一个再支持的问题。
现在来看,第一是疫情的时间,比较乐观的说法是全国三月中旬解禁,湖北4月中旬解禁。也就是说和上次疫情时间长度差不多,疫情总体五个月,严重影响三个月。但是这次中间有个春节,变数增加了很多。
二是由于此次疫情的诸多特点,影响将是比较长期的,严重的。
三是疫情期间,举国之力抗击,国家财富影响多少?现在也没有个数,但是对国家财力也是个大的损伤。
四是今年的国家目标,全面实现小康和扶贫不动摇,还有多大能力来辅助旅游复苏,我很怀疑。恐怕我们这些事更多还是自己靠自己。
五是国民财富受到多大影响,不光是国家财富,包括国民财富,现在中产阶层元气已经伤,即使有愿望,还有多大能力出国旅游。
六是疫情在世界的扩展,韩国已经危机,日本尚且艰难,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系统能否保障,也是隐忧。如果伊朗疫情扩展就会扩展到整个中东,这是动乱之地。之后再扩展就可能扩展到一些穆斯林地区,扩展到非洲。当然我们不希望发生这种现象,现在甚至需要考虑我们如何防输入,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入境和出境旅游。所以今年全年下来,恐怕只是国内旅游的市场复苏。
所以,对于旅游企业,尤其是做出境游的旅游企业,寄托宏观政策靠不住,至少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寄托市场,变数大,至少是隔山打牛,甚至是有力无处使。所以,只能是一地一实情,一企多对策。
从国家角度看,一是疫情解除之后,各国的航空和入境等管制会迅速放宽,中国应当加大入出境便利化,展示改革开放的新力度。二是大力塑造和宣示中国旅游新形象。三是绿色旅游,安全中国,健康体验,将成为创新重点,发展重点。
从地方来看,山水旅游求自然,休闲度假追从容,复合产品构新局。这是地方的三个重点。疫情之后,会引发一场目的地竞争,现在已经呈现端倪,我不希望它变成一场恶性的削价竞争和变相削价竞争的大战。这个端倪产生了,很可能大家身在局中,但是谁也控制不了。历史证明几乎每一次低谷时期这些现象都会发生。但是这个时候,真正的竞争力不在削价,一定是在创新。按照市场新的追求和新的消费方式变化来谋求创新,这才是希望所在。
从行业来看,大浪淘沙,行业的起起伏伏,数量调整和结构调整都是必然的,低谷时期调整存量,发展时期调整增量,平缓时期增量拉动存量,这也是一个规律。现在资本进入正是时机,抄底甚至趁火打劫,这也是结构调整的必然。这里不太涉及道德评价,而是市场的一种必然性。我倒觉得,现在有些有钱的人,有钱的企业,尤其是央企想进入旅游现在已经到了最好的时机。
从企业来说,一安全、二健康、三质量、四创新,这是新的四要素,是基础。但这些东西都需要成本,我从来不认同优质低价,因为优质低价违背了规律。阶段性的优质低价有可能维持,长期的优质低价那就叫找死。但是安全为基础,健康为追求,质量为导向,创新是根本。
最后是眼前,一个字:熬。生存第一,再说温饱,最后谈发展。好在现在曙光在前,生存有望。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但是熬有熬的方法,熬有熬的精神,归纳起来说就是四个字:凝神聚气。
凝神,看国家前景,看经济基础,看企业条件。
聚气,一是现在没有现金流可言,但是资金链不能断,这就需要我们节衣缩食。能够借钱就借钱维持,如果钱都借不到,现金流断了,那基本上就差不多了。二是骨干不能散,这是战争年代最宝贵的经验。不管如何艰难,只要骨干能够维持,就有了发展的基础,尤其建制不乱,精神不乱。三是客户不能走,我们旅游企业的根本在于客户。所以怎么保持和客户的关系,争取在振兴时期能够让客户发挥更大的作用。四是资源不能乱,航空公司和目的地的资源是竞争利器,乱了就失去下一步。五是合作,涉及到上下游的合作,也涉及到本地区的合作。简单地说,这么大的一个旅游产业,分工体系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基本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分工体系是我们企业维持生存和维持发展的宝。这个宝就是上下游的合作,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自己难,大家都难。能够在一个生存的基础之上继续保持上下游的合作,哪怕打个招呼问个好,也是一份心意。另一方面就是本地区的合作。本地区的合作就是借助政府的力量,形成目的地营销和目的地发展这样的一种方式。六是智能化,就是要通过新技术,创造新产品,形成新方式,争取企业的平台化发展。未来的企业发展方向一定是大平台辐射出去,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一定是这样的格局。至于整体的产业格局,有能力的我们自己建一个平台,没有能力的我们选择好的平台,也是争取企业平台化发展的一种方式。
最后祝愿大家身心安康,祝愿抗击疫情成功,祝愿中国国泰民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