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田建设质量,《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实施
- 来源:红星新闻网
- 时间:2023-08-24 05:58:58
【资料图】
8月22日下午,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召开,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徐芝文及财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省市场监管局、眉山市东坡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对于如何补齐灌溉短板?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拟联合水利等部门实施农田灌溉补短板行动,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大力开展田间沟渠建设,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聚焦丘陵山区农业灌溉缺水问题,整治一批“当家塘”,今年全省筹资2亿元,新改建3000座提灌站,全力改善农业“靠天吃饭”状况。在强化法治保障方面,四川将加快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例立法进程,力争2024年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用法治守护天府良田。
为了提高农田建设质量,徐芝文表示,今年6月19日,《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简称《规范》)经省市场监管局批准发布,从8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四川省高标准农田的施工设计、建设管理、质量验收、管护利用等有了可遵循的地方标准,也是在全国率先实施的地方新标准。
该《规范》在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基础上,结合四川省实际,历时1年编制而成,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突出分区指导。《规范》按照地形地貌、气候差异、土壤类型等,将全省划分为五大建设区域,分区域明确建设重点:成都平原区重点开展条状水田建设,提升农田排涝能力;盆地丘陵区侧重坡耕地改造,以配套塘堰、蓄水池等小型水源工程为主;盆周山区通过田形调整,提升宜机化程度和灌排能力;攀西地区注重小型泵站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川西高原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重点提升耕地质量。
二是突出“宜机作业”。《规范》依据四川省丘陵山区旱地较多的实际,创新提出了梯地和缓坡地块等分类,根据不同坡度创造性地把耕地分为平耕地、坡耕地,并确定相应的土地平整工程措施,实现田块适度“小并大”“陡变缓”;根据不同区域实际需求,科学确定机耕道建设标准,细化道路宽度、厚度及下田坡道等技术参数,满足宜机作业要求。
三是突出“能排能灌”。《规范》着力应对干旱气候,增加了田间灌排工程布局、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工程测量精度等内容要求。提出项目区应有可靠的水源保障,及配套的补水工程措施。灌排系统布置应与库、塘、池及骨干渠系充分衔接,合理设置田块进排水口,加强水资源“供、蓄、用”配套。
四是突出绿色理念。《规范》遵循绿色发展要求,鼓励采取生态化工程措施,采用绿色材料,应用绿色工艺,建设生态型田埂、护坡、渠系、道路等,避免工程施工对农田自然肌理的破坏,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相协调;提出土壤改良、障碍土层消除、土壤培肥等工程措施,持续保育农田生态、提升耕地地力。
红星新闻记者 杜玉全 闫晓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