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打响储能电池价格战:动力电池尖子生、光伏跨界玩家和储能老兵“短兵相接”
- 来源:金融界
- 时间:2023-08-27 04:08:54
财联社8月26日讯(编辑 笠晨)储能电池正成为产业界的“必争之地”,作为储能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占据储能价值链60%-70%份额,掌握电池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储能降本的“密码”。另外,在光储融合趋势下,储能电池关乎新能源发电能否发挥更大价值,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伴随储能电池的价值性和重要性双升,入局储能电池环节的企业数量和种类,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规模。
包括海辰储能、楚能新能源等在内的储能电池新势力,成为2022年以来储能电池赛道上引人关注的“风景线”。分析人士指出,其一,在于惊人的增速,其二在于,大手笔“扑入”锂电池。据相关媒体不完全统计,“新势力们”已经规划了890GWh储能电池产能,此外还有几家主要是来自其他关联行业的龙头企业。宝丰能源于2022年投资200GWh储能电池,已开工尚未投产。三一锂能是三一重工控股企业,亦于2022年入局锂电,储能电池尚未投产。
但蓬勃发展的背后同样暗流涌动,一场激烈的价格战吹响,市场洗牌开启。近日,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公开表示,到今年底,280Ah储能锂电池将以不超过0.5元/Wh的价格(不含税)销售,同比降本约40%。业内人士称,0.5元/Wh的不含税价格对于部分电池厂来说是亏本的。目前市场上多家头部电池厂商已经先行一步,以0.5元/Wh(折合含税价格0.565元/Wh)开始销售。而且采购量大的话,还能再打折扣。显然,楚能新能源降价的举措已经扰动了整个储能电池市场。2023年是新增电池产能开始释放的元年,业内人士还表示,目前市场上储能电芯的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战已经在路上了。
【资料图】
▌储能电池军备赛“打响” 四方势力“短兵相接”
储能产业正加速发展,数万家企业争先涌入赛道掘金。机构GGII将储能电池市场的玩家简单分为了四大类,一类是动力电池企业进军“储能电池赛道”。两者在制造工艺上有着相似之处;第二类是光伏玩家跨界入局造储能电池。第三类是新崛起的储能电池“新势力”企业,包含了海辰储能、宝丰集团、楚能新能源、盛虹动能、三一锂能等,其中不少都是有实力的产业集团从其他能源赛道跨界而来;第四类则是一些储能电池领域的“老兵”,它们较早入局储能领域,并逐渐将储能电池上升为主营业务。
数据显示,在2022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前十名中,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远景动力等均归属于动力电池阵营。除了上述企业之外,中创新航、欣旺达、蜂巢能源、力神电池、拓邦股份、正力新能等已经实现储能电芯出货;而孚能科技、天能电池、星恒电源等则发布了储能电芯产品。可以看到的是,动力电池前十企业几乎全面进入储能领域。根据鑫椤锂电,2022年全球储能电池产量近140GWh,其中宁德时代产量46.2GWh,占比33%,行业CR3接近50%。
以龙头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为例,近日其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储能电池系统毛利率较去年增长14.89%,是所有产品中毛利率增长幅度最大的。从侧面反映出储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动力电池企业大都采取动储双产线,但对于布局储能电池的动力电池企业,技术的差异性正在逐步加大,依旧需要投入研发力量,生产出符合储能赛道需求的产品。分析人士指出,动力电池企业加码储能赛道,在下游客户来看,跟动力领域重叠度不高,所以动力电池厂家入局储能电池的短板亦在于出货渠道。当前,电池厂商可从参与集采、框采,或者与储能系统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进击储能市场。
第二类跨界玩家包括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等光伏组件企业,以及上游硅料协鑫集团均大举进军储能电池领域。光伏企业尽管深谙一体化操作,但锂电池是资金、技术“双密集”行业。而相较于光伏产业,锂电产业链更长。知情人士表示,对光伏企业来说,涉足锂电池制造意味着,在硅料价格波动之外,也将承受锂矿等原材料价格震荡带来的风险。此外,当前储能产业仍存在产能过剩风险、毛利率下降、商业模式不清晰、新能源配储利用率不高等诸多问题,且多数储能企业尚处在盈利边缘挣扎。光伏企业此时入局锂电池制造,在提前卡位赛道获得先发优势的同时,前期的巨大投入也将使企业承受更大的营收压力。但从下游客户来看,光伏下游终端与储能下游终端重叠性比较强。这亦是众多光伏企业布局储能的重要初衷。
第四类大举聚焦储能领域的南都电源、鹏辉能源、派能科技、赣锋锂电等企业,亦是锂电池行业“老兵”,并将在2025年形成超200GWh产能规划。业内人士表示,总体来看,较早专注储能赛道的“老兵”不仅在技术上有一定的积累,而且与储能领域的重要客户形成了绑定关系。但相较于动力领域,其在大规模制造方面,仍整体弱于动力电池企业。除了上述主流势力外,还有消费电池龙头纷纷布局储能电池。其中德赛电池储能电池已于5月投产;珠海冠宇储能电池已小规模供货;宁德新能源目前储能电池已小规模供货。储能TWh时代即将到来,储能电池正在成为多方势力争夺的“高地”,新产业格局正加速到来。
▌储能电池将迎来行业洗牌 熬过结构性过剩才有机会
今年以来,尽管国内外储能市场的装机量都实现了快速的增长,但储能电池的产能增幅更大,从而造成了储能电池产能的阶段性供应过剩。分析人士指出,市场需求赶不上扩产的速度,今年有新增产能的厂商,销售压力都比较大。另外,过剩的一个直观的表现是,目前国内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普遍不高。机构GGII的数据显示,由于行业扩产积极,当前国内储能电池产能已超200GWh,整体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的87%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不足50%,其中户储电池产能利用率连3成都不到。
目前,因为各类硬性成本的限制,一二三线厂商之间的价格差并不大,彼此之间不到10%。分析人士指出,储能电池产品同质化特别严重,大大小小的厂商产品几乎都是一个模样,已经完成全产业链布局或全国产能提升的企业相对安全,但新锐厂商及小厂在品牌知名度、技术积累等不及传统龙头企业的情况下,在下游客户环节的接受度不高;新增产能已经投产的厂商急迫需要消化产能。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四面八方的新玩家不断涌入,老玩家们的产能还在不断扩张。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市场洗牌的风险也在酝酿。在此背景下,熬过结构性过剩才有机会,储能电池的过剩是阶段性过剩,这与传统产业、夕阳产业的产能过剩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作为一个有着潜在万亿级市场空间的新兴赛道,储能市场仍在快速成长当中,且具有巨大的成长潜力——今年上半年国内新型储能(主要是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的新增装机量接近过去10年装机量的总和。业内人士亦表示,储能市场正处在投入期,现在还不是追求利润的时候。新能源的下半场是储能,未来行业格局稳定后利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当务之急是尽快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关键词: